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清单”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109-03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先教后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当听众、做笔记、被提问,很少有机会主动提出问题和进行合作交流;课后,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及时解答,缺少对课后作业科学的分析和管理。传统的笔记多是以文字要点的形式展现,学生容易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内容、地点和知识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容易出现厌学、怠学的现象。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不同,它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实质是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科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促进教师由注重教学论到注重学习观的转变,由关注教学方法到关注学习方法的转变,同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用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能较大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更是一个实践层面具体落实的问题。笔者所任教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简称“我校”)是一所从职中过渡到综合高中的薄弱新型学校,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优质发展”,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目标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符合教学规律,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改变学校现状。鉴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未能完善,学生基础薄弱,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先学后教”呢?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本校辅以“学习任务清单”的“两段七步”教学法应运而生,使“翻转”成为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贯穿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清单”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大脑同时运作,将人的思维过程呈现在纸上,并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学习任务清单”主要由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建议和学习任务等6部分内容构成。学习任务清单由老师提前制定,学生在课前学习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个性化思维导图雏形。老师在拟定学习任务清单时,对学习目标的写法基本摈弃普通教学设计中的“知道”“了解”“概述”“简述”“理解”“掌握”等字眼,而是采用更具体的?Z句。如:“通过……(手段)达到……(目标)”让学生更明确如何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中有具体描述可行的学习方法,提供借鉴,鼓励创新并敦促学生课前写下疑惑、课后及时整理“学习任务清单”,进行纠错反思。
  三、 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操作方式
  实施前提: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将各层次学生,男女搭配,分成若干学习互助小组,每组4人,小组分配贯穿整个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全过程。
  我校实施的 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建构
  1. 有学习目标和要求
  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达到。
  要求:“学习任务清单”要求合适、可行、可做到。
  2. 三个步骤
  步骤一:小组自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清单,研读教材(教科书、微课等),理解教材。
  步骤二:课前自测。通过课本习题、学习案进行自测,并构建个性化思维导图雏形。
  步骤三:小组存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记录疑惑和问题或者准备分享的课外学习成果。
  第二阶段:课堂学习――师生协作学习
  1. 要求
  师教生,生教生、生促师。老师把控适宜的学习难度、知识深度和广度。
  2. 四个步骤
  步骤一:检测评判。通过习题,检测和评价课前学习结果。
  步骤二:小组分享。分享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经验。
  步骤三:老师梳理。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本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步骤四: 推陈出新。安排适量衔接上下节内容的思考题,引出下一课内容,并布置下一课的“学习任务清单”。
  四、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操作实例
  笔者以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一课时为例,简述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步骤一 :课前自学(了解知识点)
  老师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作用机理、作用表现和特点以及典型实例等知识点设计清单,学生在此清单的指引下自学,理解本节基本内容。
  在此步骤前为了衔接上下节内容,教师设计或鼓励小组设计以下相关内容的思考题:利用单侧光、胚芽鞘、玻璃片、琼脂块、旋转器等器材,设计一道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题目,同时设计玻璃片、琼脂块、旋转器对其影响的问题。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及导出本节新知。
  步骤二:课前自测
  此步骤要求学生通过教辅资料的达标练习或教师设计的题目进行课前学习效果自测,并梳理本节内容,自行构建思维导图,此思维导图为学生通过自学形成的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为思维导图雏形。课前学生提交思维导图给老师。从课前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的归纳整合仍保留在做大量文字笔记。采用简单结构图的形式把大标题、小标题下的大范围、小范围的内容用文字具体概述;或以传统的列表方式把星罗棋布的文字填满每个小格。如此的知识归纳方式易使人出现记忆疲劳,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我们对文字的兴趣,限制了我们的发散思维。显然,学生对各知识间的密切联系缺乏理性整合,对知识间可能产生的深层次运用缺少思考。   步骤三:存疑
  不同的学生在自学和完成思维导图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疑问。此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并尽可能地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方式进行解答,实在无法解答的,课前提交给老师,在课堂上老师协助解决。
  通过自学,多数学生对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理解存在疑惑,其主要原因是针对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的理解上存在困惑。课前,老师根据不同小组讨论情况点拨学生用描点法或做辅助线法解决问题。
  步骤四:评判
  此步骤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题,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加以考察。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本节重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3个“W”的情况。知道是什么(What)?明白为什么(Why)?熟悉怎么用(How)?
  层次一 :知识积累
  充分利用教材中:不同植物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曲线图,分析积累与生长素两重性相关的知识。
  层次二:原理应用
  充分利用上述示意图,设计问题或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顶端优势现象及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现象。对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这一疑惑点的理解,通过课前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小组再讨论交流,学生往往能领悟描点法和辅助线法的方法要领,甚至会生成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描点法口诀为:“用生活知识推快慢,采ABCD线上标。”具体操作是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分析根和茎的远地侧及近地测的生长快慢情况,再借助教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结果的曲线图,把ABCD四个点标在曲线图上。灵活运用此法对解决层次三的迁移应用大有裨益,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点拨学生运用辅助线法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能会在教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结果的曲线图上做横线、竖线或斜线,这些都将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层次三:迁移应用
  借助曲线图,从生长素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植物向光性等方面设计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提升迁移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生成性问题,超越其最近发展区。
  步骤五:分享
  此步骤中,老师选取2-3个小组不同风格的思维导图。由设计者讲解思维导图雏形的设计思路,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质疑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在质疑中往往能达成共鸣,理性地判断简单的结构图、列表比较图与发散思维导图的差异。生生间,师生间相互给出反馈评价,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升华。分享过程中更多的?W生惊喜地达成共识:以生长素浓度为核心,扩展不同植物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的“思维导图”进行的知识完善与整合,在理解记忆、拓展拔高等方面效果相当显著。
  此步骤中另设 “我是小老师”环节,设计适量、适当难度的题目,通过训练、合作与展示达到提升。班上4人一组的每小组轮流担任,要求每节课有1套巩固训练题,题量为高考题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5~10个赋分点。其他小组课上进行测试。紧接着该组同学主持完成评价与释疑。巩固训练题也可以为有价值的变式题。为使本小组的训练题受到师生的好评,学生会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成为此环节的指导者,实现自主与合作。
  步骤六:老师梳理
  课前,学生依托“学习任务清单”完成自学、自测、小组合作交流与反思,把疑惑点悉数记录在单。教师课前收集反馈,作为课堂设计的第一手材料。此步骤要求老师根据前五个步骤反映出来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经学生讨论后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善最终的思维导图,实现对本节内容的完全掌握和内化。课堂结束前3~5分钟,学生整理个人本节课的收获,完善小组或个人的思维导图,形成一份符合本小组或本人的简明高效的思维导图,作为学习成果在课上或课后分享交流。
  步骤七:推陈出新
  设计适量衔接上下节内容的思考题,引出下一课内容,并布置下一课的“学习任务清单”。问题1:你了解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吗?问题2:无籽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培育有何区别?问题3:你能否模仿实验“探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来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还有其他探究方法吗?
  在整个教学构成中,学习任务清单和思维导图贯穿始终,学生在学习任务清单的指引下“先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且非常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小组自学,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雏形。在随后的“后教”中,通过观点分享、讨论等形式的“自教”,学生进一步调整思维导图。最后才是老师点拨,形成最终完善的思维导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在于课前通过学习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课堂上把控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最终的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正确的、系统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复习中,学生只要拿到最终的思维导图,就能实现对本节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掌握。

相关论文

课堂教学清单课堂思维任务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与相关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