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90-02
  如何使高校毕业生满意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业率也是检视学校教学工作和整理实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然而,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毕业生规模和持续走低的就业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市场经济条件下,岗位供需双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职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正是在这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职业指导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也凸显了它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职业指导的功能分析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有效衔接,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的职业指导不仅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全面教育,促进其职业素质发展,并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最终帮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决策。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北大毕业生陈生、陆步轩卖猪肉开了700家店,2012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然而我们的学生放着多元就业的康庄大道不走,却在苦心寻觅 “打着灯笼难找”的工作及岗位,公务员、事业编成为高校毕业生千万里追寻的对象。2014年国考,共有152万人资格审查合格,这一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最热岗位报录比达到7191:1。多元选择、多种途径都可以实现自我的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更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但学生们偏偏不能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结果是“一条道跑到黑”乐此不疲。
  目前,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严重缺乏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供求关系倒挂,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尽管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但和自己的就业初衷不吻合,有的是专业不对口、有的是对现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有的是“骑驴找马”的权宜之计等等。
  学生们的选择折射出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的个性化职业指导,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帮助。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没有理想的就业机会。相当多的大学生都有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工作性质、专业对口、工作地区及距离等方面。以本院为例,在和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天津生源没有到外地工作的意愿、而外地生源的学生又都想留在天津或是去到与天津相当的一线城市工作,并进入专业对口的大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郊县地区和偏远城市的就业方向几乎不考虑。由于这些不恰当的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继而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但是看看学生的兼职经历,不难发现他们在肯德基、电器商城、超市、网吧等做小时工的背景,他们宁可待业或做临时工,也不愿意“委曲求全”地做一份专业不对口、不太感兴趣的工作。在就业竞争压力如此激烈的当下,大学生不能准确定位,从社会需求实际情况出发,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观因素。
  2.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导致结构性失业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却在一届又一届地复制着无社会用武之地的“人才”。多数学生知识陈旧,知识转化率低,学过的知识不能转化为上岗的实际能力,这也形成了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如此循环往复,企业和学生在市场面前都成了输家,加剧了结构性矛盾,用人单位不得不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给企业带来人力成本的增加,致使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失去兴趣,愿意招聘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招聘市场悄然形成了”职场经验准入”门槛。
  3.应届毕业生和往届失业、离职的学生分享就业市场的“蛋糕”,求职人数居高不下
  2003年至2013年1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12万增长到699万,增长率为330%,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方式从“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每一年的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未就业、失业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数的增速又比较缓慢,势必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四、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1.端正大学生得就业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学生们都向往专业对口大公司的高薪资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却忘记了与之相应的高要求,仅这一点就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学生对自身定位的模糊和不切实际。现实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往往是在基层工作中发现人才,继而培养人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为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毕业生必须正视自己,客观地做出就业预期和职业定位,才能实现顺利就业。
  2.帮助毕业生正确自我定位,避免盲目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学生们一进入毕业季就显得比较迷茫,要么“等、靠、要”一份不费力气的工作;要么就盲目的跟着身边的人开始了一份工作,没有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这些现象均暴露出学生对自我定位的模糊,只能增加求职失败的经历,严重挫伤了自信。   因此,通过职业指导我们要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分析,对个人兴趣爱好、气质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运用木桶效应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短板。其次,和学生一起进行资源整合,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让学生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就业风险
  高校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很难适应社会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初生牛犊不怕虎,结果四处碰壁,严重的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传授给毕业生就业经验和技巧也尤为重要,让学生少走就业的弯路,规避就业风险顺利就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普及一些法律知识,包括劳动法、合同法等,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第二,培养学生对就业信息甄别与判断的能力,避免虚假招聘信息坑害学生;第三,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职场跳-跳-跳”只能无限延长自己的试用期,“职场无捷径”必须脚踏实地工作才能出人头地。
  五、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实践做法
  1.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就业工作者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以本院为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院长亲自过问,并给出了“举全院之力支持就业工作,要什么给什么”的支持政策。各系主任是系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就业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实施,随时与学院就业办沟通,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班主任是工作在就业一线的主力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服务。这种“学院统筹、院系主抓、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的工作模式,使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就业率实现高起步和稳增长。
  2.职业指导要覆盖学校各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加强职业指导的实践环节
  职业指导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三步走覆盖所有在校生。以我高职院校为例,大一的学生对专业还不十分了解,对职业仍然抱有幻想,在大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要了解这个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制订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在大三阶段,向学生们传授求职择业技巧,充分运用校园招聘会的平台进行实际操练,并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积极应对遇到的挫折。
  3.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指导
  2010年,温家宝总理曾说:“就业是天大的事”,这句话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诸多和就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三支一扶”政策、鼓励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政策、鼓励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创业政策、高职升本政策、应征入伍政策等等,多种渠道的就业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013年5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天津市高职院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津落户》的政策【津政办发2013(40)】,作为一项人才引进工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就业热情。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为保持就业形势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有着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职业指导是一个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学生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的循环系统,职业指导要跟上市场经济变化的脚步,指导方式灵活多样但不失规范和科学的原则。职业指导不但有其特定的作用和重要性,而且有相当丰富的外延,职业指导是社会和谐建设、高校成功育人、个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根本保障,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关论文

职业指导就业工作高职重要性毕业生院校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