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保险资金参与上市公司举牌的内在逻辑性

  一、引言
  自2014年安邦对国内股票进行大规模投资开始,保险资金开始步入公众视野,2015年年底的“万宝之争”让险资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并引发国内对险资举牌的合理性的广泛讨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6年12月,有20家险资在A股市场上对49家公司先后举牌达91次,其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有80次,购买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仅11次;从举牌的主体来看,64次为单一主体举牌,剩余27次为有一致行动人的多个主体联合举牌,一致行动人通常为归属同一控股人的多家企业,以安邦系的安邦人寿、安保养老、安保财险和和谐健康为主。从举牌主体所属集团看,安邦集团举牌21次,前海人寿举牌18次,生命人寿和国华人寿各举牌15次,阳光保险举牌6次,其余险资举牌次数均不超过3次。
  二、险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的原因
  (一)险资的投资渠道和保费增长不匹配
  据保监会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部分举牌主力军的保险公司等在2015年都有100%以上的同比保费增长率。而其在经营上多采取资产驱动负债型的发展保模式,该经营模式的负债成本相对较高,有较强提高资金投资收益的需要。同时,保险公司在市场利率下调、债券市场风险偏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为严的资产配内置荒。所以权衡了控制投资风险、维持资金流动性和提高投资收益等多个需求后,在合适的时机配置大盘蓝筹股成了多家保险公司的选择。
  (二)当前货币超发现象严重,险企出于保持资产价值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存有较大的下行压力,而与此同时的货币超发,国内面临着较大的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保险公司的固定受益累资产占据其金融资产的主要份额,因此在面临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贬值风险。在国内进行优质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是一种比较好的防止资产贬值的措施。
  三、参与险资?e牌的资金来源及其使用
  (一)资金来源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在2014-16年的险资举牌浪潮中,有28次举牌的资金来源中包括万能险账户,万能险成为输送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然而万能险只是此次险资举牌中的主角,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险种资金的跟进,以安邦财险为例,在2015年万能险新政之前,其用于“举牌”的险资主要就来源于家财险、地震险、意外险等风险发生概率极小的财产保险的保户储金。而安邦系下的和谐健康的健康险保费在2016年暴增,已过千亿,目前已经超过中国人寿的健康险业务,成为健康险市场的领头羊。
  (二)资金使用
  从原理上来说,保险公司可用于举牌的资金主要包括:包括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及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等在内的自有资本和可用于短期和长期投资的各种责任准备金诸如总准备金、未到期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长期准备金,此外还有储金账户上的资金。在已披露资金来源的39次举牌中,单纯使用自有资金的举牌仅1次,绝大多数情况下,险资举牌的资金是由自有资金和保费收入共同组成(56%)或单纯由保费收入构成的(41%)。在目前的投资和监管实践中,对“有保底收益要求”的信托责任并没有明确限制和规定。
  四、如何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和监管
  引导保险资金更多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和股债结合等方式服务于降低企业杠杆率;鼓励保险机构举牌优质上市公司,支持法人保险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起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险资举牌定位于通过股权投资或债股投资服务于实体企业降低杠杆的资金需求。使其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领域中对大规模、长期、低息资金需求的较大缺口,而近年来规模急剧膨胀的险资无疑是最好选择之一。
  促进保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保险资金举牌,可以提升被举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通过举牌方式,可以促进保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提高了中长期股权投资在保险业资金运用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保险投资因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倾向于配置大盘蓝筹、高分红个股,并较长时间持有,是上市公司良好的投资伙伴。
  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监管。今年2月保监会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显示出保监会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从严监管态度。为了加强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和监管,应明确包括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等方面作为质询的范围和包括保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东、投资人及其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内作为质询的对象。

相关论文

上市公司逻辑资金公司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健全保险公司多维度人才培养机制的思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风险社会背景下过失犯判断逻辑的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浅谈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业务流程模式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