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供给侧视角下问题导向式专题式教学于思想政治课的适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专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增强吸引力以及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目的,因而得到全国高校教师的普遍认可。其中,专题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个基础性、关键性环节。目前,全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使用的虽然都是教育部指定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基于对专题设计的理论重心、阐发视角、繁易程度等理解不同,便形成了数种存在较大差异的专题式框架模式及逻辑思路。
  高校思政课要怎样开展才能成为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一门课程,越来越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头等难题。所以随着科技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很多教学模式兴起,比如有慕课、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微课堂等,但是搞得有声有色的却不多。
  问题导向教学多用于理工科类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基于教学内容等的原因,很多时候难以使用此教学模式,使得思政课课堂往往给人以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等的印象,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去阐述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使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
  一、供给侧角度下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趋势
  1.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多,但是课时少。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规定,高职院校基础课3学分,这就是说,一个学期基础课为48~54课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教材中编排三部分内容: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法律,包括绪论和结束语在内,一共十章三十一节。每章节内容都深入研讨,会很占时间,所以,实际进入教学的内容容量是有限的。
  流于形式多,理论教育少。以往在评价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时经常会有“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活跃”等说法。近年来,随着“80后”教师的加入,许多人对其有所改观,课堂气氛一改旧貌,课堂中有提问回答、有辩论、有情景模拟等互动,但对实际课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对“三观”有无影响、理论知识水平是否提高等方面的考量却收效甚微。换言之,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不理想。
  教材重点多,学生自学少。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都使用同一教材,就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课教材。教材编写者考?]的是遵循覆盖全面性、学术权威性、表述准确性的原则,章节均衡、层次清晰、前后呼应,对于教师来说,所有内容都是重点,但对于学生来讲,自学起来枯燥乏味。
  2.引入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所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鉴于思政课和其他通识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基于上述基础课和基础课教学特点,迫切需要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才能达到基础课教学目的。纵观现今各高校,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大都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微课堂等,但出彩的并不多。笔者认为,要在规定的课时内讲授好基础课,确实存在如何把握教材体系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问题。时下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加工:专题教学。通常是把教材中的重难点与疑点提取出来,进行重点讲授,这无疑是好的。但有些专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相去甚远,与学生的期望几乎脱节,故而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问题不在于专题教学,而在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因此,基于问题导向的基础课专题教学成为今后教学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问题导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20 世纪著名哲学家波普尔提出来的。问题导向要求以凸显问题意识为基本前提,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提炼课程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把握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难点,在上述重点、热点和难点的交汇点上提出教学问题,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二、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对于供给侧的要求
  1.坚定的信仰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谈到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的规定是这么描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保障。
  2.吃透教材
  首先,基础课要有理论高度。目前,多数青年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重案例,轻理论,甚至根本不讲理论,只讲故事,导致学生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产生错误认识,基础课从一门“洗脑课”变为一门故事会课。当然,无论是“洗脑课”还是“故事会”课,这些评价都是不正确的,然而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为了追求短期教学效果,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出了问题。基础课不讲理论和冲淡理论都是不对的,要讲理论,而且还要有一定高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他们有思想,有思考能力,更有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   其次,基础课要有主线。在吃透教材时,我们一定要保证基础课精神实质。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材中的逻辑主线地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教材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要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方向、动力、环境、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有吸引力、感染力地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完善自我、创造人生辉煌的重要价值。
  最后,基础课要有重点。上文已经指出,基础课内容很多,涉及面非常广,这就要求进入课堂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细心甄别。重点内容要讲精讲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将问题研究透彻,将其提升到“为什么”的层面,非重点内容要讲到讲巧,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3.精心的设计
  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做精心的设计。可以是原教材章节的放大、缩小及重新组合“原专题” 的转化,还可以打破部分章节高度组合的“小专题”转化,甚或进行章节跨度较大组合的,抑或是向学生搜集感兴趣、普遍关注的问题,再根据搜集资料将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划分。其中无论怎样转化都要以一个或一类问题导入形成一个专题。
  三、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适用说明
  笔者以基础课第一个专题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笔者选取的第一个专题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急需解决的适应问题。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使得同学们急切想冲破牢笼,得到释放,所以同学们就会有对大学的种种憧憬和幻想。比如有人说大学必须要逃一次课,挂一门科,谈一场恋爱......这才是完整的大学生活。基于此,设定基础课第一专题的标题――大学,我来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适应有两种方式:积极主动的适应和消极适应。当然作为基础课第一课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敞开怀抱融入新环境。接下来可选取“我要不要谈一次恋爱”“我要不要逃一次课”或“我要不要打工挣学费”系列问题,抑或是“马加爵怎么了”“滕飞怎么了”(当然此类问题必须要有案件讲解背景)系列问题作为导入谈适应问题。接下来教师可围绕提出的问题对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方面提出相应要求。
  由此可见,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在基础课中适用性较强,只是对改革中供给侧方面要求颇多,尤其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面多下一番苦功。
  综上所述,“教师的责任就是用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正是这种“止于至善”的敬业精神,让无数教师不停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的教学方法。同时,实践教学中,在具备理论深度的同时,还应具备广泛的可读性。这就要求按照专题式设计的内容来讲解,讲求叙述风格及行文方式之美,在不丧失理论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通用概念或原教材概念,避免为了新奇效果而生造概念词句; 尽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包括一些文学性语言,但又必须使语句表达完整,切忌话语不完整和使用口头语、俚语等。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内容的行文风格应当简洁明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朗朗上口,通俗而不庸俗,深刻而不深奥,顺畅有力而不晦涩艰深,以简洁、流?场⑼赋埂⒚魑?的叙述,呈现思政课的哲理之美,从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满足其审美诉求,使之感到学习思政课是一种享受,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理性与艺术性并非像现实性与政治性那样有具体特指,而是作为一般性要素映现于专题的各个层次之中,紧密附着于现实性和政治性上,并对现实性和政治性产生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相关论文

政治课适用性供给视角
供给侧视角下中药临床药师改革新路的
浅谈战略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