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进化的基因结构模型及其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6)04―0022―04
  
  一、企业成长的进化论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既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的类生物体。对于企业组织的生物体特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在1965年,就有学者研究企业组织的生命力问题。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Larry E.Greiner教授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于1989年在其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中,指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命有机体,经历着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等十个阶段的生命周期,贯穿于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更完善、全面地从企业与生物物种发育与成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及其相互依赖而实现的整体整合等方面对企业组织与生物组织的相似性做了系统归纳。我国学者王玉(1997)从企业的组成者――人的特殊性和企业组织的系统开放性等角度总结了企业的生物特征[1]。基于以上诸多企业成长中生物特性的研究,在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启迪下,目前已经诞生了一些新兴的经济管理学派如演化经济学、组织生态学等,它们均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达尔文(C.R.Darwin,1859)开创性地建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论,指出物种经由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程序而进化,即通过自然选择的力量使生物保留那些有利的变异,消除有害变异,进而使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出现进化[2]。同样的,企业组织的成长也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历一个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依然遵循着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规律,不断地适应并不断地进化。企业进化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马歇尔(Marshall)。他指出生物界的“适者生存”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组织尤其是工业组织的研究,生存竞争使最适合于从环境中获得利益的有机体增多。他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广义生物学的一部分”。约翰?穆勒(John Mill)借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强调企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熊彼特(Schumpeter)对经济进化理论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针对新古典经济学过分强调资源分配的研究,而忽视了组织应如何调整自身机能以适应外界变化这一缺陷,把经济发展仅看作是一个进化过程。阿尔钦(Alchain.A,1950)的论文《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被认为是进化论思想的学术先驱,他指出进化机制会有助于实现企业种群对业已改变的外部市场情况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也是符合正规经济理论预测的。潘罗斯(E.T.Penrose,1959)指出单个企业发展没有最优规模,只是处于一种不断循环的进化之中[3]。日本学者藤芳诚一教授(1972)在其所著的《经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蜕变的经营哲学”观点,指出企业和生物一样,不进行蜕变就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韩楠(M.T.Harman)弗里曼(J.H.Freeman)认为,企业组织在环境中是否能够生存和生物的适者生存规律是相同的,环境依据组织结构和组织与环境的适度对组织进行选择。纳尔逊和温特(Nelson and Winter,1982)在继承阿尔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试图解释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行为和能力的演变成长过程,以及这种演变对于行业和经济系统的影响,强调企业的有限理性和外在环境的作用,认为企业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结果,这正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4]。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1994)在《基业长青》中也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高瞻远瞩公司成长案例,从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过程角度阐明“企业是一种进化的物种”,且形象地将企业的进化过程描述为“抽枝和剪枝”,即企业面对持续的变化(新枝)通过明智地选择(剪掉枯枝),而使组织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枝繁叶茂[5]。一言概之,企业进化就是指具有有限理性的企业组织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并经选择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结果,其实质是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而不断提高其资源获取、配置和利用能力,以持续促进企业成长的过程。但是,由于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复杂的动物,而企业又是有很多个人组成的社会有机组织,因此企业的进化机理远比生物进化更为复杂和深奥,本文只是借助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完善的概念和体系,通过构建企业进化的组织基因结构模型来对企业进化及其持续成长做一新的理论探析。
  
  二、企业化组织双层基因结构
  
  (一)企业组织基因理论的相关研究
  基因就是存在于细胞染色体上的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其上存储着生物的遗传信息,由此而决定着生物体独特的基本性状。作为生物体进化的主要物质和功能载体,基因在生物繁殖过程中进行重组,一方面可以把本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另一方面也可能把新的信息加入下一代的基因中,使之与本代的基因并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就产生了变异。同样,对于企业进化理论的研究也离不开决定企业特质的企业基因的研究。企业基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Tichy(1993)提出的,他指出企业作为一种类生物体,与生物体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组织的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而基因的变化发展过程就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他进一步指出,企业基因的两个基本构成元素:决策架构(哪些决策被制定?如何制定?)和社交架构(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如何交流、相处和尊重等)。演化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惯例(routine)”在企业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功能比较类似,纳尔逊和温特在演化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用“惯例”来表示企业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它决定了企业本身在协调个人知识和组织合作方面比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产生了企业成长中的路径依赖特征[4]。我国学者刘普照(2002)研究指出企业基因是构成每个企业员工心智模式(Mental model)的基本要素,其形成主要是通过自我成 功经验的长期积累和对他人成功经验的逼真模仿两种途径[6]。周晖(2002)提出了企业的生命模型,该模型指出企业基因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双链是资本链与劳动力链,连接双链的四要素是企业家、企业机制、技术与文化,并从经济学角度诠释了企业的生命模型,即四个因素决定或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7]。上述研究都从一定的角度提出了对企业基因的认识,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关企业进化的基因理论体系,但对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的基因就是指一个企业生命体中具有遗传功能并决定企业异质性及其成长的多因素集合体,本文将从其结构角度做进一步的阐述。
  
  (二)企业组织双层基因结构
  生物体的基因对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有着先天的影响,决定着生物体原始生命力和健康状况,而这种作用集中反映在生物体的肌体和心理或精神两个层面。与此相似,企业组织的基因也因其对于企业生命的作用体系而分为两个结构层面。
  企业理念构成组织基因的内部核心层面。企业心理状态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其理念层面基因。核心理念是企业生存目的、价值观念和管理哲学的体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有形或无形的理念,成功的理念是组织自己相信并以内在要素存在而非外界强加的积极的真实信念,是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激发机制,也是企业追求持续成长的驱动力,而企业持续的成长更依赖于其持久的贯彻执行。相反,不成功的理念是模糊涣散而消极片面的,导致企业精神层面的病态,表现为企业成长的盲目性、短暂性。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1994)历时6年,集合众多管理者认识的基础上,选择18家历史悠久的成功企业案例证明企业核心理念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像基石一样稳固地埋在土地里15[5]。Sony公司自创立以来就赋予了一个自我神圣的使命: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和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宝洁公司的“不断自我提高”理念,既是对组织产品的指引,更是对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承诺。沃尔玛的成功在于其始终坚持“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顾客物有所值的东西”这一意识形态,这种真诚的文化决定了组织生存最深层的特质和与众不同,并通过严密的组织契合,落实为保证企业肌体健康的实际策略。
  组织惯例构成企业基因的外部物质层面,也是企业肌体状况的综合反映。纳尔逊和温特(Nelsonand Winter,1982)将企业惯例定义为组织在给定的时间内具有的一定是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这种集合是企业在长期进化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并导致企业的能力和决策规律的形成。组织惯例是个体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的组合,是组织特有的协调和配置相关资源的能力。惯例的不同直接解释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向和决策机制等的不同,即企业的表象不同。惯例是使资源产生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它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在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交流而逐步形成和积累的阶段性综合能力,其阶段性既表现在它的可进化和持续发展特点上,也反映在这种综合能力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特点上。其稳定和平衡反映在惯例对组织行为的记忆与延续,执行着传递技能和信息的功能,在企业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功能类似,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但它还有自身的特性,即难以模仿性和进化的目的性。不易模仿是由于企业的惯例中含有大量超文本化的默会知识,模仿成本非常高昂。同时在惯例的进化过程中存在变异,但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变异,即合乎愿望的创新,这也是它不同于生物体基因的本质特征。
  
  (三)企业进化的基因结构模型
  企业进化同生物进化同样也是建立在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机制的基础之上[8]。首先,企业进化的遗传机制表现为基因核心理念的传承,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1994)指出:“组织核心理念的真实性和组织连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比理念的内容更重要。”理念是社会和组织资本的体现,它存在于行为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随着物质与人力资本的物理转移而扩散。企业理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恒久的延续能力,其内容和表象可以改变和演进,但其已形成的社会关系却有很强的遗传性,指引和激励组织的成长。《基业长青》和《长寿公司》(阿里?德赫斯,1996)中作者以翔实的案例证明了这点。同时,企业进化的遗传机制也反映在组织基因的惯例层面,惯例是企业的组织记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惰性,它反映在组织个体的头脑中,通过企业人力与物质资本的有效继承和学习效应而实现传递,主要体现为企业成长中的经营方向、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企业基因的突变主要通过搜寻和创新两种途径表现在惯例层面。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和易变性决定了企业进化不同与生物进化的渐进过程。当社会、经济及技术和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企业的原惯例会表现出不适,此时,组织会有意识地在已知技术中搜寻与自身已有资源、能力最匹配的能力技术因素或者实验性的创造一些新的原来不存在的技术(创新)而产生变异,这与生物基因变异的无目的性是不同的。此外,惯例的传递本身不是一个完全的复制过程,会因为授受对象个体或部分组织默会知识的存在等原因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创新。组织的搜寻和创新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创新并非无中生有,它是以原有基因决定的能力为基础的,是组织学习和搜寻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由于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却并不总是预先确定的,因此创新的结果是多样的。
  和生物进化相同,基因变异后多样的结果能否生存下去,要取决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市场环境是企业进化的选择主体,新的基因组合只有在市场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能更有助于企业理念的实现,才能被市场所选择,被企业接纳而固定下来。可见,市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成长界限,企业的成长实质是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过程。
  据此,本文构建出企业进化的基因结构模型,它对企业基因结构以及企业进化过程中基因结构各层面的进化机制进行了形象的展现和概括,如图1所示。
  
  
  三、企业进化基因结构模型对我国企业持续成长的启示
  
  企业进化的基因结构模型揭示了企业的持续成长必须建立在一种利润之外追求的核心理念上。想长寿的企业必须重塑和激发一种指引和激励企业人追求进步的深层而本质的驱动力,也就是企业必须以人(包括股东、员工、顾客和社会等在内的利益相关体)的生活质量和能力提高为成长的最终目的,而且这种理念必须贯彻于具体的经营事务中。我国学者赵晓指出,市场经济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引人交易,为了利润而简单地迎合人的一切需要,为金钱做企业必然会在金钱中丧失。企业是一个向社会提供产 品和服务的经济实体,但更应是一个生产快乐、创造幸福的基地,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结果,但决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原因。核心理念激发的驱动力是一种人本的原始追求、探索、成功和改善的冲动,持久而没有穷尽,如同迪斯尼的理念精义“只要世界上还有想像力存在,迪斯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完工”,这种驱动力在企业经营中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进化中基因突变的目的性表明了企业成长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企业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人力资本既是企业成长的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力,尤其是管理层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一方面,企业可积极主动从外部引人高层管理人才,以获得新鲜的思维方式以冲击固有的经营模式,有效打破就有基因惯例层面的“路径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面对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可以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实现企业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产生企业基因惯例层面的主动变异和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持续的成长。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复杂时期,其持续的成长受到企业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企业进化的基因结构分析,可以有效地认识企业异质性来源及其发展进化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指引企业能动灵活地基因创新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
  

相关论文

进化基因启示模型结构
浅谈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及对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研究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试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义务及其应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