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5 ― 0089 ― 02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我们狠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出来,大量的青壮年农民为了更好的生计不得不抛下老人和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要持久的发展下去,对于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已成为迫切紧要问题。
  笔者通过暑期在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江塘完小留守儿童的访谈,和留守儿童家庭的密切接触,通过比较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当地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一)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拉长、距离变远
  经走访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最长的达到七八年之久,并且父母回家的机会很少,一般情况只有春节回家一趟。有的孩子从出生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抚养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寥寥可数,体会不到多少父母在身边的温暖。父母打工的地点一般集中在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离家较远,并且夫妻双方60%是分居两地打工,更不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很少有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到城市生活,即使暑期长假大多数孩子也是在家中度过。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为老年人,且负担较重
  在4个自然村的调查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98%的为老年人,且年龄均在60 至70岁之间。60%的老年人要带几个子女家庭的孩子,最多的两个老人带4个小孩。除了带小孩外,老人还要负责田里日常的农活,解决日常开销。我们这次家访过程中,30%的老年人是提着锄头回家接受我们家访的。还有20%的寡居老人是和孩子相依为命的生活。老人除了照顾自己还要抚养孩子和承担自家田地的农活,随着子女外出的增多,老人需要抚养的孩子增加。
  (三)留守儿童性格乖巧、孝顺、勤恳,未有性格缺陷的状况
   从以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内向、自卑、孤僻、悲观、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为此我们在家访之前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事实上原来调查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在我们这次家访中。
  在家访中,80%的孩子都会受到老人的称赞,孩子在家里除了要学会自理日常学习生活,还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并在家里负责相应的农活。60%的孩子都要负责照顾家里的牲畜,一个孩子一般要放1至3头牛。95%的孩子活泼开朗,在学习上有竞争意识,有理想,有抱负,会对真诚了解关心他们的人们产生感情依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四)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增强
   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成绩,80%的孩子都对学习充满兴趣,勤学好问,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羡慕的心理表现。他们有学习英语、奥数的渴望,也希望有更多的课外读物供自己阅读,却因为环境条件不能实现。对于升学,不再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而是逐渐开始关注向往高等教育。
  (五)留守儿童的群体在扩大
  在走访的四个村中,8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们进行活动的江塘完小据校长介绍全校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老人监护的孩子其年龄也越来越小,20%的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交由老人抚养。
  (六)手机在留守儿童群体普及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60%的留守儿童是拥有手机的,并且他们和父母的交流通常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大多数孩子1到2个星期能接到父母的电话,会被询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老人的健康状况。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成因
  (一)家庭经济状况迫使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
  在家访过程中,从老人和孩子口中,我们得知大部分家庭父母出去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且附近村落有打工致富的前例,迫于生活压力和对更多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青壮年夫妻都加入到打工的行列当中。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遇到过家徒四壁、土砖做的房子,甚至有老人用原始的织布机在家织布,其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滞留在外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春节归家也最长不超过半个月,有的一个星期左右就重回工地工作。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是在私企工作,随时有被辞职的可能,为了更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家长会牺牲和孩子团聚的机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5%的家庭父母常年滞留在外,是因为工作受伤,私人老板推卸责任,父母只有借债治病,为还债无法归家。
  (三)科技进步让孩子能经过其他途径受到教育
  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即使家庭条件再差,87%的家庭都有电视,孩子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农活,更多娱乐是通过电视。通过电视媒体,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当地的孩子拥有手机的不在少数,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大多数家长都会在1到2个星期内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生活学习状况,教育其尊敬老人要孝顺,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功能。
  三、留守儿童现状解决途径探讨
  (一)从劳动输出地政府职能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一般出去打工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己家庭生活困难,才不得不抛下孩子和父母外出。外出打工回来的家长表示,他们也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生计就近照顾孩子孝顺老人。笔者呼吁政府在狠抓当地经济的同时,适当照顾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给予优惠的政策帮助其就近找到工作。或者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创业基金,通过合理的资金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创业真正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
  (二)从劳动输入地政府职能上看,要保护外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其维权的成本
  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就遇到过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发生事故,由于工作单位的推诿,不得不因为高额医疗费而滞留在外地无法返家的情况。减少维权的时间和经费成本,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了经济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返家,才能真正使孩子获得家庭的温暖,获得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才能真正得到释放。
  (三)从教育体系上,笔者不建议加大建设寄宿学校的力度
  虽然寄宿学校能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问题,但是寄宿学校是封闭式教育,不利于留守儿童自由自主的寻找沟通对象,他们的心理疏导难度因此加大。从老师配备上来看,农村教育的师资依然不充分,一个老师可能至少需要带50多个孩子,僧多粥少,教师个人的家庭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全天关注到孩子,因此很多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解决。从同学中间,不论同龄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处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阶段,他们只能提供交流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一些不好的习性会因此在孩子之间相互感染。
   笔者认为除了特殊情况,让孩子生活在村落、生活在老人身边更为适宜。因为一般的自然村落,村民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各家之间相互扶持、帮助更能保持孩子纯朴的天性,在平常的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才能体会到普通人的生活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四)从社会功能方面,要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
  1.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更多高素质大学生团体和留守儿童村落结对
  高校有丰富教学资源和优秀心理辅导人员,这些正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需要的。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地90%的孩子都有利用假期学习英语,补习功课的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可能实施。高校拥有大批优秀的高等人才能够教授小学甚至初中留守儿童所需要的课程如英语、奥数等。高校学生依旧处于学生时期,与留守儿童存在共同语言,年龄相对差距不大,容易和孩子亲近,博得他们的信任,进行心理辅导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并且高校也提倡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与农村孩子的交流能使他们肯定自身的价值,农村孩子的朴实孝顺坚毅也能感动更多被父母呵护的城市独生子女。而以村为单位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情感的习惯模式,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很难和自己沟通,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同村的好友分享,互相帮助,以村为单位可以增强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欲和主动与他人交流的勇气。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与村结对定期开展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社会实践。不过,为了保证活动的宗旨,在选择高校志愿者时,组织单位也要本着对留守儿童负责的原则,选择那些课业成绩良好,思想品质优秀,且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的学子。
  2.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及时给予孩子心理疏通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都存在自己的困惑,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信赖的人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在问卷结果中,笔者发现,孩子的倾诉对顺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于现代媒体的发展,孩子的心智早熟,小学生就开始对人、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一般会选择年纪相仿的孩子作为第一倾诉对象,老师排在第二,监护人作为第三选择,因为一般老年人的听力不是很好,且理解方式有异。有20%的孩子会选择将心事放在心里,不愿意被人知道。笔者认为心理热线能在此种环境下起到很好的作用,现代通讯发达,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向有心理辅导经验的爱心人士解决困惑,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帮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易于接受。
  3.有效利用现代媒体资源,给与留守儿童更多关怀
  在家访过程中,笔者见到的最多情形是空闲的孩子们坐在电视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笔者认为当地的电视媒体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适合暑期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包括学习讲座,兴趣爱好培养,世界见闻等多种节目,甚至可由当地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利用孩子经常接触的电视媒体,播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节目,有利于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电视节目潜移默化的教育甚至能够改善孩子的精神面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流动电影播放团队,为精神文化不多的村民准备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进行播放,寓教于乐。

相关论文

留守思想政治农村思想政治儿童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