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成因与矫正策略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家也以立法的形式对职业教育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予以支持。然而,高职院校的学风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而且还可能弱化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并导致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严重后果。
  一、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成因
  1.社会的原因。高职院校要被社会普遍认可犹如一场观念革命。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求生存,甚至为了以规模扩大标示办学成功,将入学门槛一降再降,更有甚者,巧立名目扩充生源。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根本不喜欢乃至很厌恶读书的学生也跨进了校门。高职院校出现的不良学风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学校的原因。学校的办学能力与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风的优劣。我国高职教育在近5年左右取得了空前发展,但多是由过去的中专、职工大学、专科学校改制而成,将这三类学校作为发展高职的主渠道似乎勉为其难。改制或升格前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于高职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仓促建校,快马升格,带来的是教学设备简陋、实验设备奇缺,学习场所紧张,规模的扩充使教学条件更显捉襟见肘,有的院校甚至难以承受食宿之重。专业设置的不尽合理、课程安排的随意性、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刻板、实训实习的无计划,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潜力的发挥。更令人忧虑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营造学府氛围、积淀大学文化的意识,只是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疲于奔命,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急功近利,短期效益。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特别是近年来步入讲坛的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条件差、待遇低,学生基础严重参差不齐,因此缺乏成就感,长期呆在这里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于是他们备课敷衍,讲课随意,流动性较大。
  3.学生自身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走向缺乏准确的把握,对知识经济的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对高职生的社会定位缺乏理解,加之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这是造成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
  (1)高考前期望值过高,失意后顿感“前景暗淡”。如“读高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说明多数学生“心比天高”,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
  (2)理想破灭,滋生厌学情绪。现行高职教育主要定位于大专层次,“专升本”名额有限,即使学习成绩优秀,“升本”又受经济条件制约,日后自学“考研”又有众多限制,不少院校对持高职文凭者又有几分蔑视,求学到此终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成绩每况愈下,厌学日渐强化,甚至厌世。
  (3)生源复杂,编班混杂,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
  二、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矫正策略
  1.实施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建立秩序、激活机制、培育学风、检验治教治校能力的核心问题,管理得科学、规范,学校就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去审视就不难发现,不良学风缘于不良管理。有些高职院校至今尚未准确定位,所以目标不明,方向不清。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这是管理思路的起点,应由它来统领管理的全程,这一目标的达成水准也就成为衡量管理水平的首要标准。教育理念的确立、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用、考核方法的改革都必须真正成为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当学生清晰地看准自己在社会发展宏伟蓝图上的位置时,就会冷静而热情地沉下心来做全方位的准备,以便在将来的岗位上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挖掘自己的潜能。“管理即服务,服务通人性。”当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紧张而有序的工作,都是为了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时,势必会产生亲和力,甚至会在无尽的感激之情中爆发出服务社会、回报学校的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2.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悬殊较大,扩招后尤为如此,因此,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教学管理课题,不少院校已经在这方面取得宝贵经验或是正在进行有益地探讨。新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把对“所有人”的教育变成对“每一个人”的教育。大学就是大容,就是大爱,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就要给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不舍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大学特有的胸怀,只有当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收获时,他才能感到快乐,才能体验到人性关爱,才能对未来充满向往,由此促使他认真学习,严肃对待生活。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资源的匮乏是高职院校无需掩饰的软肋,也是其发展的瓶颈,人手短缺引起的教学秩序混乱无疑也给学风建设增了困难,加之急功近利的目标常常淹没理性精神的培养,导致师德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立足于学校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稳定、培训、激励现有教师,多渠道引进高素质教师,这是领导的主要职责,也是办好学校的首要投资。教师的师德必须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要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师爱是师德的基本要素,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无血缘关系的、严慈相济的爱时,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的话就能引起学生相同的心理体验,教师的行为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效仿,师爱透视出的是师魂,在关怀学生成长,关怀学生成人,关怀学生成才的道德践行中,教师也体悟到人生的尊严和神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的将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乐学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关论文

学风成因高职不良院校策略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