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申请程序及考核的规范化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而对于中国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它又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广大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并加强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而在校期间是否参与过社会实践、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各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之际,我们同时也看到,由于对社会实践的涵义、指导思想以及实施原则把握不正确,不少社会实践活动偏离了轨道,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对社会实践的涵义把握不清,造成了对实践范围的错误定义。社会实践本身的涵义是非常广阔的,不能因为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就把它特殊化,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应该有任何特殊性和限定性的,这些活动应该触及到社会实践涵义中的各个方面。
  其次,由于对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的理解不彻底,造成实践活动价值和意义的缺失。根据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来看,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以上要求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参与者的综合能力以及价值观念,而由实践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舆论评价、评奖评优等其他因素,则并非实践的追求目标。
  最后,由于没有实施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审批、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开等现象。这里提到的在审批、评审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办法,主要指是否能在该过程中实现专家化和普及化。例如,某实践项目在申请阶段,组织方必然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评价,依据其意义的大小来完成实践层次的分类、经费的划拨等程序,在这个阶段,专家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对项目内容的界定和评判上更有权威性和话语权。
  为能够有效克服错误的社会实践指导观念、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认为,应该从实践的审批程序和评审考核程序两方面来进行规范化建设:
  在审批程序的规范化建设中,审批人员的专家化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完全凭借主观臆断来决定哪一项实践方案更具实际意义、哪一项实践方案的经费预算更加合理,所有内容的审批都应该有专家参与并依据科学的评判标准来进行。例如,有些实践方案内容和形式新颖、规模较大、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从专家角度来看,首要考虑的还是其可行性问题,因为有些项目涉及到的实践地区范围过于广阔,或者主题内容过于宽泛,这些项目虽然不是不可能完成,但是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往往会造成实践过程的简化以及实践结果的空泛,也就是经常出现的“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这也是现阶段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评审考核程序的规范化建设中,我们主要针对评审组的专家化和学生参与的广泛度来进行研究。首先,同审批过程一样,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也需要相关专家对其结果进行评判,比如,其完成程度如何,是否按照当初的方案和流程来进行,实践目的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其次,从学生参与评审的比例上来看,一方面可以确保评审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对实践活动最有效的宣传效果,因为就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形式来看,实际参与到项目类实践活动中的学生仅仅是很少一部分,而广大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了解、评论这些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不仅可以分享到一些较为有益的实践经验,还能激发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实践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方,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组织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社会提供具有高水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相关论文

社会实践考核实践规范高校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