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1-4]。因此,它所培养的人才应能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复杂性、综合性的生产技术问题和组织管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5]。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一个新课题[6-8]。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阐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课程体系结构要持续优化;教师教育观念急需更新,教学技能要持?m提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鉴于上述问题,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应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队伍等方面强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地位的确立
  1.在培养目标中突出体现实践教学。
  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差异化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然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更加确立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培养原则,以系统地掌握适应相关专业各领域发展需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求的人才。
  2.构建“三位一体”架构,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人才培养方案为突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与创新创业能力,构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选修课(9学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4学分)“三位一体”架构。增强课程体系的逻辑性(专业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清楚,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试点推行OBE的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战性,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工科类实践教学学分比例≥25%,文、史、法、经济、管理类、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20%;实验教学规范(计划-执行程序合理,无缝对接)、有序(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到位(上课时间、实验场所严格对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等),落实到位;加强实习与就业联动,签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协议”,为各专业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基地以保障实践教学。
  二、“三两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三层次、两结合、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是指基本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基本活动方式和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等)训练、专业素养(由专业训练和专业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挑战杯、科技竞赛、实习实训等)的三个层次的训练。“两结合”是指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素质拓展和能力的提高。“多环节”是指每个层次的训练由多个实践环节构成。实践教学体系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支撑。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专业实践课由实践必修课和实践选修课组成,实践必修课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16学时)、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实践选修课包括不同方向的综合设计实验。同时将理论课中含实践教学内容(<16学时,以16学时计),鼓励教师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理论课,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增强教学的实操性。加大综合设计实验的比例,且以选修课的形式,按照方向模块进行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向模块中进行充分的选择,构建“基础实验(必须做)+专业实验(选择做)兴趣驱动+专业引领+动手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保障。
  (1)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科学合理地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每学年除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任务外,还逐步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师生根据各自需求通过平台进行网上预约,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便利的条件。目前,大学物理实验等实验课程已实现网上开放预约。
  (2)以现有设备为依托,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在具备基本硬件条件之后,更重要的是加强内涵建设。即综合考量设备条件,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现有设备,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实验室。目前,有些教学仪器设备每学年只有在上实验课时才用两三次,其他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不高,只有开发更多的学生感兴趣选修的实验项目,通过选修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引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有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承担着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横向科研项目,以创新性实验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参与科研、参与工程实际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为满足培养市场竞争的人才必需的重要工程,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专业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研究[9-10]。分析团队的师资现状,介绍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付诸实践。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持续坚持要做的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尤为迫切,可以通过企业挂职、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师实习基地与实践教学观摩交流、实践教学基本功大赛、指导大学生专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多种途径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1.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改革中教师培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引进“持续性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这一企业管理新理念,并建立、实施制度性的教师培训机制[11]。首先要加强教师“工程教育观”的培训;学校近些年引进的都是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大多是本硕博“直通式学霸”类人才,“工程教育观”淡薄,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增强工程教育意识。
  2.促进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在现有教师资源短缺的条件下,长期让教师下企业锻炼难度很大,应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科研合作、带队实习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深入一线,了解工程实际,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3.邀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与教师交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讨论,制订出适合现代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师与企业界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
  4.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案,全面提高教师工程教育的教学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通过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学业评价方式。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对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工程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论文

应用型基于实践体系能力认证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