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试论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达7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经过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来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企业数量、生产规模,还是吸纳就业人口的情况,中小民营经济都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亦已成为增强市场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力量。有理由认为促进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本文试着从社会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存在问题,阐述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其如何开展技术创新进行论述。
  1 中小民营企业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民营企业是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非公有制企业。事实上,在我国先后制定发布的公司法、企业法中并没有关于民营企业的规范说法,本文所指中小民营企业是指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20000万元左右的生产型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该定义的界定主要是从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集聚结构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出发,广大中小民营生产型工业企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发展、技术应用水平上,还是在资金投入能力、员工知识结构上,均已具备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基本能力。
  我国广大的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大都脱胎于家族型企业,特别是长三角苏锡常地区的中小民营经济大多采用家族式经营模式,“富不过三代”“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时有耳闻。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规范、质量不稳定、发展融资难等诸多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随着20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特别是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长三角地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急需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导致广大中小民营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与此相应的是企业内部产品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而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成本逐年提高,导致实体经济利润越来越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因此,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其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如何增强其市场动态响应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业已成为工业界、学术界和广大企业家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2 新常态经济要求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面临着不断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意谓着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换挡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更为迫切,企业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的动力更加强劲,导致必然会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应对能力差的中小民营企业。但也要认识到机遇总是随影随行,对于敏感性强、洞察力好和敢于以积极主动的态势应对危机的企业家来说,挑战就是机遇,加强先行谋划,组织提早布局,充分利用好增长动力的多样化,再加上中小民营企业的灵活性、长三角地区强有力的生产配套能力和实体经济的强大韧性,以坚持做好实体经济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必将大浪淘沙、涅??重生。
  面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作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也要秉承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来增强其动态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应该说这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动需要。长三角江浙沪地区不仅社会经济较为发达,高等教育发展良好,区域创新能力又相当强,具备区位优势的本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完全有条件,也应该率先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汇集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力量,为企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和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做出必须的努力,否则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甚至难免惨遭淘汰的命运。
  3 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当前,我国广大规模以上中小民营企业如何主?邮视?经济发展新常态呢?关注的企业影响要素无非是人财物和产供销,需要加强创新的领域包括了资金筹措、生产流程、装备设施、加工工艺和企业管理、人才配备、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持续创新乃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认为,形成企业优势的核心要素是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标准。因此,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才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科技创新在企业构建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主动迎接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努力创建企业品牌,全面打造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升级版,既是一个重要抓手,更是一种必然选择。关于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就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3.1 整合企业内部力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应该说,地处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江浙沪地区的广大规模以上中小民营企业,经过10到20年大浪淘沙般的艰苦创业与竞争发展,无论是企业规模、装备设施、生产体系,还是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员工技艺,目前均已为开展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产品技术附加值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说,广大企业家们要有足够的胆略和魄力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跟跑式”模仿办企业的初创模式,要用独到的战略眼光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勇敢地加入到“并跑式”发展的行列中来,并为下一步完成转型升级进而成为行业“领跑者”不断创造条件。在具体实施上,就需要从研发资金投入、产品战略制定、技术部门调整、人才资源配备和企业品牌创建等方面,围绕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根本目标,进一步谋划和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与技术力量,切实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成效和市场动态响应能力。
  3.2 依靠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三角江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方面人力资源相当丰富,生产配套资源齐全,一方面企业创新动力强劲,实体经济发展良好,并形成了一大批有较强技术水平和发展后劲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也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8月30,我国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显示,江浙沪地区作为区域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无论是创新环境与创新资源,还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名列全国前茅,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区域创新体系和集聚创新优势。显然,长三角地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要创造条件融入到这样一个发展日趋成熟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去,充分依靠这样一个创新体系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不足,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改造升级和企业品牌创建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领先优势
  具备较好基础的中小民营规模以上企业要放眼全世界打造高新技术企业,要立足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大体系来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长三角江浙沪地区集聚了齐全而强大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为本区域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大力开展持久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通过互利共赢的产学研深度合作转化为可为我所用的生产力,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独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而且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进而可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和稳步建立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相关论文

技术创新民营企业民营中小技术
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技术思路与方法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论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