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标准的指导下,怎样才能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提高课堂效率?我对中学生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所有的问题都要回归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力求认识世界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向活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要巩固学生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兴趣的激发。
  二、现状
  (一)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现行中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为《数学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材料,抽样调查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在数学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
  在所有课程中喜欢数学的占40.6%;课后喜欢问数学题的学生占26.3%;遇到数学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66.2%。从调查中发现,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且自己感觉数学学习不错的学生只在25%--40%之间,还是有66%多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学习。但是仍有5.2%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2.对数学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程度,与数学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以及对教材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认为数学能使人聪明的学生占73.7%;认为数学对人的性格有影响的学生占89.5%;认为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作用的学生占63.1%。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数学存在着明显的分化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使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
  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此次调查中,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占40.6%;其中直接兴趣的占11.2%,间接兴趣的占20.5%;原来不感兴趣的后因为老师的原因从而产生兴趣的占8.9%。在数学的学习中原来感兴趣的但后来兴趣减退的占了30.3%。从中还发现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顺序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系统,数学认知结构不合理,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程,从而产生了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三个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减少学习分化呢?我有下面一些想法:
  (一)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启发兴趣和自觉性。
  “今天,当数学应用于如此众多的新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显然不可能预见规定那些部分的数学将证明在应用时有用。”[1]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数学教师联合理事会就公布了《关于行动的议程》,其中提出:“设计80年代的数学教学大纲必须以能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来武装学生。”“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2]数学是一门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科学,在调查中存在一些学生对数学认识不足而产生不了兴趣,所以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二)课堂要把握难度,层次分明。
  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越具体的目标,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厚。适当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升兴趣。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要求:优等生加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中等生加强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暂差生”要加强基础练习。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多于关注教材,教育是一种关注,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适时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大小之分,不管是“大成”还是“小成”,只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他们一样能产生心理愉悦,在学习上怀有成功感,体验成功发快乐,就会保持高涨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
  调查表明,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4]
  (五)加强情感教育,差生的转化,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不小的一部分差生,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有些是实在没能力说服自己对自己感兴趣,心里严重缺乏信心。但是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他们的一分力,当然兴趣的激发也少不了他们。只要他们的兴趣激发起了,学习进步了,自然课堂的效率就上了一个高的台阶。虽然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落下,对此我单独拿出这节来说说,为此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1.摸透学生的心理。
  影响这些群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弄透这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成因,才能施展有效的教育方法。
  2.拆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许多差生,并不是差在先天的素质上,他们都有其积极的,先进的因素。教师就是要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怀着希望,要善于发现连学生自己都没发现的才能,给以肯定和扶植,使其增强自信心,萌发学习兴趣。
  3.教师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差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以耐心的态度和不放弃的决心才能有所收获。[5]

相关论文

数学学习课堂效率兴趣数学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
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工
基于学习通SPOC的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
试论学习型服务型图书馆的设想与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