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中圖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24-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及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也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
  一、在思政课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依托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具体措施。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文化自信状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的平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对大学生“引导和栽培”的具体践行。
  (2)高校思政课的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作为党和国家向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心、报国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储备将关乎未来的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个人提升内涵、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文化内涵会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得失观,以昂扬乐观的心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践中。
  二、新时代及其对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功能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各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新的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1)新的教师结构的挑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时代,80后、90后青年教师也加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他们生活在中西方多元文化影响中,学习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政治信仰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真信与真教”,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中国国情,部分教师这种“不真信”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为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2)新的教学对象的挑战。新时代,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红利中的新一代00后已步入校园,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构过程多数受到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特征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不够,导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认知不足、中国革命文化遗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淡化等现象;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不善甄别,全盘接纳导致信仰缺失、崇洋媚外等现象。同时,部分机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仅仅挂在嘴上并未落实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加大了以思政课为平台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度。
  (3)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挑战。新时代,网络、电脑、手机已然普及并成为重要教学媒介,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与内容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教学方法上,微课堂、翻转课堂、慕课、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渐取代传统以黑板和粉笔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要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讲好“四个自信”和“中国梦”等最新思想。这些变化对思政课中的教学主体与客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新时代开展思政课以及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增加难度。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为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提出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加强教学过程改革等方面保障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未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高校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平台,高校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学习机会等方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怀,使思政课教师建立起职业使命感、自豪感。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保持家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严于律己,完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丰富教学内容。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包含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讲好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等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包含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各种学习App层出不穷,使新时代思政课开展方式日益多样化,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的渠道也日益增多。在向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时,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移动端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与讨论,也可以通过慕课、视频开放课程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灌输和知识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不断启发中帮助学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构建文化自信。
  (4)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中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在课堂内可以通过唱红歌、知识竞赛、辩论等方式,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参观调研文化教育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或观赏文艺演出等方式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思政课堂模式。

相关论文

思想政治新时代理论思想政治
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新时代优化行政管理的成效思考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