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购岛”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摇▲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中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但近年来由于领土、领海等争端,两国关系明显恶化。特别是2012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极大地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本文就日本政府的 “购岛”闹剧分析了该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这一事件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中国 日本 钓鱼岛 中日贸易。
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由于地缘关系及两国经济本身的互补性,自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1972年 《中日联合声明》的签订宣告了中日邦交恢复 正 常 化,两 国 间 的 贸 易 额 也 迅 速 增 加。从1972年到2000年,中日贸易额从10。38亿美元增加到了857亿美元,28年间中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多倍。这期间,虽然中日贸易额发展速度很快,但波动也非常剧烈。例如1973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率高达87。5%,但1976年也曾出现了20。0%的负增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日两国经济依存度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贸易额出现了强劲、稳定的增长态势。2000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为832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增长率达16。2%;2006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几乎增长了一倍;2007年达到2360亿美元,增长率为13。82%。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日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放缓;2009年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近十年的首次负增长,为2288亿美元,下降的幅度为14。23%;2010年中日两国贸易额大幅回升,达2978亿 美 元,与2009年 相 比 增 长 了30。16%;2011年两国贸易额继续快速增长,达3428亿美元,增长率为15。11%;2012年两国贸易额为3295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小幅下降。
中日双边贸易在迅速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属于简单的垂直分工。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为原油、燃料、纺织品等初级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开始发生转变,其中家电、机电、服装等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且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中日两国在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逐渐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
以2009年为例,中日两国在电子类产品、机械等产品上都有进出口需求。日本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三类产品 为 电 子、服 装 和 机 械 类 产 品,分 别 达 到 了268。4、209。1和196。1亿 美 元,占 整 个 进 口 额 的68。8%;日本向中国出口最多的三类产品为电子、机械和工业原料,分别为274。4、194。2和274。2亿美元,占整个出口额的56。6%。同时我们还发现,中国不仅是日本食品、纺织服装等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应基地,而且还是日本电子产品、汽车等工业制成品的重要出口国。由此可见,虽然中日双边贸易正逐步向水平分工转变,但由于目前日本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所以中国很多高科技类产品、设备、技术等仍依赖于日本,而中国则成为日本产品的最大海外市场,并且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资源等产品 (见表1)。
图片20131010130134.jpg
不容忽视的是,在中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日双边贸易摩擦频繁并不断升级。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对进口的大蒜、蘑菇、灯芯草三种农产品实施了紧急进口限制,并采取了关税配额形式,对配额之外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这三种农产品99%的进口量都是来自中国。在与日本政府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中国对日本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对原产地是日本的汽车、无线电话和空气调节器加征了100%的关税。虽然此后双方就此事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和解,但给两国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影响仍是非常大的。同年,日本对中国的毛巾实施紧急进口限制。2002年1月,日本提高了动植物的卫生检疫标准,并以中国菠菜中含有过量农药为由,全面禁止中国向日本出口冷冻菠菜,使得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蔬菜量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2003年,日本又以专利权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榻榻米。2004年,中国境内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日本政府于2004年1月即宣布停止进口中国的禽类产品,给中国的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2007年,日本发生 “中国水饺中毒事件”,日本对其大肆渲染,并号召日本消费者拒绝食用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使中国食品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2008年初,日本全面停止销售中国生产和加工的食品,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再次遭受重创。2009年至今,中日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贸易摩擦,但在数量上与往年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中日双方在 “购岛”事件中的博弈。
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它面积虽小,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根据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中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测报告,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成为 “第二个中东”。另外,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条十分繁忙的海上大道,对于运输和军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更加激起了日本侵占钓鱼岛的野心。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做出 “购买”钓鱼岛的决议。7月7日,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 “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7月24日,野田宣称政府已着手筹措预算,正式启动钓鱼岛 “国有化”程序。7月27日,日本政府在美国 《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购买钓鱼岛”的主题广告。8月19日,包括数名地方议员在内的10名日本人登上钓鱼岛,并将日本国旗绑在钓鱼岛的台灯上。8月2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称钓鱼岛是 “日本领土”,并谴责中国 “保钓”人士登岛。9月2日,日本东京都差团25人乘坐包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非法调查。9月3日,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 “岛主”展开正式 “购岛”谈判,并准备出价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
针对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政府及民众反映强烈,坚决反对日方的荒唐举措。2012年9月3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外交部洪磊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的任何举措都是徒劳和无益的。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并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9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国正密切关注钓鱼岛事态的发展,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美国东部时间9月13日,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和海图。至此,中国已履行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义务,完成了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的所有法律手续。
三、“购岛”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2012。
年日本政府所谓的 “购岛”闹剧,致使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给中日双边贸易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1。日本汽车行业遭遇重创。
如图1所示,2012年上半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整体表现较好:
1-3月份其销量增长水平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基本保持一致,4-6月份同比增速则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日系车在5月份销售量增速达到最高峰,为53。2%,该月国产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速也较高,为22。6%。其主要原因是受2011年日本地震影响导致其汽车销售量基数较低。
而在2012年下半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中国民众广泛抗议,纷纷抵制日货,使得日系车销量出现快速下滑的走势。尤其是9月份,日系车在华销量同比骤降41。3%;而在10月份受其影响更为严重,销量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58。5%;直至11月份和12月份日系车销量才呈现出缓慢回升态势,销量同比降幅分别为37。2和26。4%。
图片20131010130238.jpg
2。中日电子产业遭受重大影响。
我国在电子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终端电子产品的制造上,但在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上还依赖于进口。以集成电路为例,从图2可以看 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远高于出口额,且其贸易逆差逐年增大。而日本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优势则十分明显,如表2所示,日本的半导体、电子元件、液晶显示和LED等产业在全球均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以索尼、松下、夏普、村田、京瓷等大规模企业为支撑的。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子产业在低端领域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高端领域仍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图片20131010130349.jpg
然而钓鱼岛事件的升级,严重地影响了两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日本电子产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减少。2012年7月到9月,夏普彩电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8。8%下跌到了4。7%,索尼的市场份额由5。9%下跌至4。4%,而东芝、三洋等日系家电品牌的市场份额都下跌至1%以下。这对日本电子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旦日本减少对中国重要电子元器件的出口,限制核心技术与设备向中国的转移,中国企业必然会转向其他地区和国家选择替代产品与厂商,这无疑会增加中国电子制造企业的成本,削弱他们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图片20131010130437.jpg
3。日本旅游服务业面临巨大冲击。
“观光立国”被作为21世纪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的国家战略,在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2012年全球赴日旅游的人数超过800万人,中国作为赴日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的旅游服务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钓鱼岛事件升级以后,中日航线遭受全面冲击,中国赴日游客急剧减少。
如图3所示,2012年7、8月份中国赴日游客分别达到了20。4万和21。2万人,同比增长都在一倍以上。这一方面源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日本政府放宽了中国游客个人旅游签证的条件,使得赴日自由行的游客大幅增多。但9月份受日本政府 “购岛”事件的影响,中国赴日游客急剧减少。9月份中国赴日游客减少了一成,为12。35万人;10月份骤减了33。1%,为7。1万人;11月、12月和2013年1月同比降幅都在40%以上。与2012年全球其他国家赴日旅游人数同比大幅上升相比,中国赴日游客全年同比骤减24%,减少的人数约52000人。日本政府观光局根据2012年4-6月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总额估算,中国游客每个月在日本消费约为170亿日元 (约13亿元人民币)。按这一数据估算,“购岛”事件将会给日本的旅游服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图片20131010130516.jpg
4。中日双边贸易额萎缩。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日益频繁。近年来两国间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尽管受到 “3。11”日本大地震影响,2011年中日贸易额仍创 历 史 新 高,达3428。9亿 美 元,同 比 增 长15。1%,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4%,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6%。但受钓鱼岛事件影响,2012年中日贸易额为329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双边贸易的萎缩,对中日两国均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购岛”事件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冲击会更加明显。首先,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以2011年为例,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商品1946亿美元,占其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高达23。6%,对中国贸易 顺 差463亿 美 元,相 当 于 日 本 全 年GDP的0。8%。其次,日本经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市场然后出口到中国大陆的产品份额也很高,约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0%。再次,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多为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产品等,而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多为原材料等初级产品。
相比之下, “购岛”事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要小得多。因为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份额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此外,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中资源与半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较高,这使得日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因此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所受影响也较小。
四、中国应对 “购岛”事件的对策建议。
1。理性爱国,严防 “打砸抢”。
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极大地激化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一方面,大量爱国人士纷纷号召抵制日货,对日施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不少不法人士打着爱国的旗号,肆意 “打砸抢”,趁机浑水摸鱼。使得原本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演变成了一些不法人士乘机捞取个人利益的社会骚乱。
针对这一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应对其进行理性思考与评价。首先,在民众抗议活动中出现的“打砸抢”等不法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并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对这种违法行为予以制止。其次,我们应理性看待中国公民购买的日本产品。这些日本产品是由中国企业或民众花钱买来的,就属于我们的自有财产。为泄一时之愤而将其损毁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最后,钓鱼岛争端是由部分日本右翼势力挑起的,而且不少日本有识之士还是极其反对日本政府的 “购岛”闹剧的,我们不能对整个日本民众抱以敌视的态度。
2。加强协商,化解矛盾。
“购岛”事件严重影响了中日间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不少日本经济界人士疾呼重回谈判桌,避免相互对抗,推动 “共同研究”事业发展,为后续的东海合理划界和合作开发创造条件。
2012年9月25日在北京启动的中日两国副外长就钓鱼岛问题的磋商,其目的之一就是修复中日外交关系、稳定国际政治经济和谐局面,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日本政府得拿出诚意来,才能有效化解当前两国间的僵持局面。
当前,钓鱼岛局势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正常的经贸往来,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都将产生一定影响。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钓鱼岛问题,不能让事态进一步扩大。针对钓鱼岛问题,我们要承认争议而不要否认争议;要搁置争议而不要激化矛盾;要努力维护大局而不能让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和实现两国经贸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
3。冷静思考,理性制裁。
“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极大地激化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国内 “在经济上制裁日本”的呼声越来越大。虽然中国现在有能力让日本在经贸战中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我们得冷静思考,理性制裁,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效果,否则贸然行事,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伤及自身。
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1年日本 对 华 的 出 口 贸 易 额 占 当 年 日 本 出 口 总 额 的23。7%,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2011年中国对日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7。8%,可见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要大得多。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它有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中国很多企业的高科技设备、仪器、芯片等还得依赖于日本,所以对日本产品我们绝不能全盘拒绝。我们只能对那些在其他国家市场上容易找到替代品和无关中国民生的日货进行制裁。
4。增强合作,互利共赢。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人均GDP与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落后于日本。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和技术优势。工业制造方面,日本有着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而中国还处于世界制造业的低端,很多核心产品和高新技术还依赖于国外;金融方面,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日本在金融方面的巨大优势仍非常明显;技术创新方面,日本一直保持着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是日本手中最核心的王牌。这些正好是目前中国最脆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要在这些方面与日本增强合作,加大改革,不断缩小中日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在总量上保持领先,又在经济结构上不断实现优化升级。
 

相关论文

中日贸易钓鱼岛
试论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
浅谈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业务流程模式
浅谈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及对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加入RCEP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
试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义务及其应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