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依托校办企业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训平台培养模具专业综合技能

  1 模具急缺人才现状分析
  模具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机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产、效益高等优点,因而在汽车、能源、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据统计,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家用电器行业80%的零件、机电行业70%以上的零件也都要靠模具加工。同时,模具工业又是无与伦比的“效益 放大器”。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 1:100,即 模具发展 1 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 100 亿元。在国外,模具又被称为“金钥匙”、 “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等等。
  模具设计、模具开发、模具维修、CAM/CNC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东莞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模具人才也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模具技工”的现象。
  由此可见,加强模具人才的培养输出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尤其是需要大量培养具备大专学历的适应模具设计师职位的实用型人才。
  结合模具综合技能开发,进行职业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条件的,模具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开发可以有效提升模具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输出“与职业高度对接、能力不断成长”的高质量模具人才。
  2 培养模具综合技能人才的意义
  2.1 发挥校办工厂对外经营模式,加强模具专业的职业“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教育部在2006年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的第五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就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了高度关注,它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职业院校要实施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韶钢集团企业办学,有着与企业千丝万缕的依附关系,已有的校办工厂具有对外经营的独立法人,一直以来做为韶钢配件公司除韶钢机修厂以外的另一个备件加工厂,除满足学生正常实习外,年产值达200万左右,拥有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如四轴加工机床、卧式加工中心(车铣中心)以及数台电火花和线切割机床,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具有较强的模具加工和模具质量检测能力,对模具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2.2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时代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第一条强调“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第一条和第八条也强调要“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等。
  以质量提升为目标,通过改革实践教学过程,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带有普遍适用价值的模具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紧跟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意见,具有很好的时代意义。
  2.3 以质量提高为目标对高职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化开发和创新,符合时代职教理念
  基于“综合技能”的理念,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系统开发与创新,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安排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任务驱动下的模具典型零件设计与加工的模具实训活动为载体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启发引导式教学等多种先进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操作性特点,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形成基于“模具综合技能”培养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现阶段实际条件的、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模具实训教学体系。
  2.4 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拓展学生专业素质,有益于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有机融合
  模具综合实训模块开发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既具备良好的上岗所必须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等),同时又具备丰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通用能力(尤其是学习技能、信息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组织能力等),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能顺利就业,快速有效开展工作,又能形成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高职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计划,量的膨胀势必导致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发展到目前规模,如何以质量的提高来遏制数量的膨胀这是高职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所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校内实训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调查得知,高职教育各专业实训教学仍然存在着缺乏系统性、职业针对性不强以及实训效果控制乏力、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3.1 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
  相当一部分实训活动,是结合相对独立的课程进行,先天上就存在内容零散的问题,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缺点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性。由此学生也无法在一个连贯、有序的实训环境中锻炼职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
  主要表现在实训活动的职业针对性不强,理论讲解与实训内容不对接,实训任务与职业能力培养联系不紧密,甚至部分实训活动陷入了追求场面上的热闹而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没有实际帮助的误区。
  3.3 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控制乏力
  鉴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实习老师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而理论老师又欠缺实操技能,实训过程已完成任务为目的,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考试缺乏过程监控体系,只凭一份实习报告定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具有片面性。
  3.4 重岗位技能培养,边缘化职业能力培养
  主要表现在对“五个对接”的解读和践行存在片面性,过于追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而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及高职学生终身教育思想的落实,导致学生作为“操作工”顺利就业,但后续的职业转换、提升等可持续发展乏力。
  4 发挥校办工厂独立经营优势,加强模具教学改革,培养综合能力
  4.1 借助品牌专业的东风,加强校办实习工厂设备的完善,为实训模块开发创造硬件基础
  我院模具专业于2004年开办专业已经过了近十年的历程,模具专业实训已有近500万的设备条件,有幸是我系机电维修专业2011年被列为央财专项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的重点建设专业和广东省专项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总支持资金达1000万以上,充沛的资金基础,我们可以在原基础上增加先进制造加工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快速成型机等。
  4.2 开发模具技能实训模块,搭建“产、教、学、证、赛”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
  利用校办工厂这一经济实体,为学生营造校内真实性实习环境,将产品生产、理论教学、学生学习、教学与科学研究、技能鉴定(模具专业相关证书)以及校、市、省、国等各级技能大赛为一体,搭建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考虑到新手在工作之初可能会不知所措的状态,较之同类的实训方案,在设计 “熟悉企业”、“熟悉环境”、“熟悉岗位”和“认知产品”四个模块,目的在于帮助新手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缩短实习周期。
  4.3 紧贴行业企业工作实际,开设以模具设计、零件加工、模具装配等整套模具生产实例的实训项目,突破单一实训教学孤立的瓶颈
  通过实际案例模拟企业生产的环境,全面地练习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以模具生产的具体案例为载体,同时要兼顾理论、实践相统一,有利于使学生知识的连贯。对于加强课程实践性环节教学,解决模具专业实践的困难,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广泛的职业需求性。本方案将大量采集企业模具职业人员典型的日常工作情境及日常工作任务的信息,遇见的各类问题及其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导入学校培养过程中,增强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突破该瓶颈的关键。
  4.4 改变传统单调的实训模式,摈弃传统教学的“只演不练”的教学方法,实现实训方法的多元化
  实训方法既有学生独立操作,也有协同操作;既有书面写作,也有口头交流;既有纸质操作,也有用软件模拟操作,既有启发引导式教学,也有任务驱动下的团队协作等,总之,将根据模具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需完成的任务的特点,实现多元实训方法综合运用,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学生各种技能的目的。
  4.5 开发综合实训教材,编写有机组合、五位一体的实训用书,克服了传统实训指导教材内容单一、模式固定的局限
  采用新型的“五合一”实训用书,包括四大块: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卡、实训任务工艺卡、实训报告等。实训指导书在理论上给学生以指引;实训任务卡上包含真实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为蓝本的实训项目任务;实训报告上须记录实训演练过程,供日后随时查阅回顾。这样有机组合、四位一体的实训用书,克服了传统实训指导教材内容单一、模式固定的局限。
  4.6 加强过程评价体系建设,构建教学效果“立体式”考核评估体系
  改变原有“终结性考核评估”的模式,重视过程考核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为依托,从各层面进行考核:针对每个流程模块,设计出能力考核评估方案;构建综合型模具系列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以利于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以产带考”、“以赛促练”、“以证代考”,既是对能力的综合训练提升,也是对学生培养效果的总体考核。最终建立起针对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动态立体的考核评估体系。
  4.7 制定合理的、适于经济发展要求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学科界限,顺应广东省“十二五”发展纲要及贴近珠三角发展规划,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制定科学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模具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全面发展的模具专门人才。
  5 结论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模具综合实训教学体系,通过项目的开发实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向社会输出“与职业高度对接、能力不断成长”的高质量模具毕业生。藉此解决高职“重知识体系的传授、岗位技能培养不足,职业能力培养边缘化”的问题,解决了职业教育的 “五个对接”,以及与岗位的“无缝对接”的问题。
  5.1 完善了校内实习的设备种类,提高实习工厂加工能力
  5.2 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加工的实训模块,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3 依托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搭建实训平台,开展了企业模具生产的的实训教学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
  5.4 激发专业教师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5.5 全面开展模具技能鉴定,提高专业证书的持证率,提高了学生就业对口率
  5.6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开展各级技能大赛提供了人力保障

相关论文

专业综合培养模具技能企业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