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37-2
  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由志愿者组成的致 力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自主性的机构。它主要包括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公益创投是培育社会组织的创新模式,它的扶持对象是没有注册但在备案准备的“草根社会组织”以及已注册但仍需扶持的“转型社会组织”。它需要社会组织根据政府部门公布的项目申报范围和服务群体需求自主设计公益服务项目,或根据企业、基金会等投资方意愿设计公益服务项目,通过参加评审后获得一定额度的资助并实施项目的活动。
  一、国内公益创投的发展历程
  公益创投是1969年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首次提出,1984年“半岛社区基金会”首次用公益创投来表达商业风险投资和自主行为的结合。我国公益创投的提出和实践相对于国外较晚。2006年,新公益伙伴(简称NPP)在香港成功注册,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家具有公益创投概念的社会组织。同年,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简称NPI,亦称“恩派”)在上海正式注册,对初创期和中小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将“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人才”作为其组织发展核心目标。此后,公益创投概念及其组织迅速在内陆兴起。2007年,恩派协助联想集团创立“联想公益创投基金”,并启动首期公益创投计划,重点对数字化、环保、教育和扶贫等四大领域的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等支持,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内陆开启了公益创投实践。此后,我国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北京等地纷纷采用公益创投的理念和模式探索社会公益组织培育路径,并逐步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创新模式。
  二、我国公益创投的基本模式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突出了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中介性位置,主张社会组织应与政府、市场一道形成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处在资金支持缺乏、能力发展滞缓的瓶颈期。公益创投成为创新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新路径。其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基金会。
  (一)政府主持的多方合作创投。该模式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以公益项目运作为核心,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为主要公益服务载体。项目期限一般为1年,对于创意好、有前景、发展可行性高的项目下一年度可继续获得资金扶持。该模式以恩派为代表。2006年,恩派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下正式成立。2009年,由市民政局主办,NPI承办的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是国内首次政府直接参与的公益创投活动。政府从福利彩票基金中拨出1000万专款资助公益项目,委托NPI运行大赛。
  (二)企业参与共公益创投。该模式是指企业立足于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角度,结合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选择公益项目,将公益活动与企业品牌挂钩。企业可以通过公益创投提高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增加产品销售。该模式主要由联想集团率先探索的。联想立足自身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价值目标,率先在缩小数字鸿沟、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并将公益创投模式引入到支持社会公益草根组织发展和青年公益创业中。
  (三)基金会参与公益创投。基金会是一个社会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激励富人对穷人以公益捐赠的方式表达社会关怀的制度性安排,也是财富在公益的名义下得以重新分配和永续存在的合法形式。其中,私募基金会由企业出资组建是参与公益创投的主要力量,但数量较少。公募基金会可向社会募集资金,但服务领域与范围较小。公益创投是基金会公益产权的实现形式。基金会能够整合政府、企业或个人等社会资源捐赠给社会组织进行资源、资金运作,能够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三种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创投因为有较强的制度保障和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培育之初成功经验的典范。目前,我国公益创投资金来源的主动力是政府,企业、基金会、社会个人筹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政社合作,激活社会活力进行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多元资金保障。
  三、我国公益创投的意义分析
  我国公益创投的实践期较短,但其发展历程显示着它蕴藏着巨大能量和持久活力。在社会转型阶段,政府需要新的组织方式承接其释放的职能并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市场需要新的体制来优化秩序,增加收益。这就需要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培养社会协同机制中的社会组织,积极回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因此,公益创投作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新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益创投是初创期社会组织发展的活力资本。我国“政社分开”的社会改革方向,要求实现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政府释放出的部分职能需要有社会组织来承接。然而,当前我国多数社会组织处于初创期,“草根社会组织”、“转型社会组织”占多数。除了注册场地和“业务主管单位”挂靠等困境,普遍缺少资金、规模小、能力弱。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资本投入方式,能够集中政府、基金会、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正好适应了初创期社会组织物质资源薄弱的现实需要,能够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种子资金”,有效的促进组织的培育和成长。
  (二)公益创投是带动社会就业的有效亮点。公益创投为初创期组织提供资金帮助其成熟转型。成熟后的社会组织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在上海公益创投模式中,明确规定只有配备一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组织才具有申请公益创投项目资金的资格,这一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必须注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样无形中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就业。可见,公益创投能有效的激活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吸纳并培养专业人才,增加就业岗位。   (三)公益创投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公益创投是社会组织后续发展的投资性建设,也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探索,能够为各主体创造利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公益创投加强了政府、企业、基金会等投资主体和组织的互动衔接。推动了政府下放职能,便利于采购特定的公益服务项目。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也为企业公益营销创造前题。社会组织本身获得资金活力,有利于加强内部自治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内参与公益创投,实施公益项目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
  四、优化公益创投的策略分析
  公益创投旨在培育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满足社会需要。当前社会组织应该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结构、畅通路径、构建社会平台以进一步完善公益创投在社会组织成长中的角色定位。
  (一)完善组织监管机制。社会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项目公开透明制度。通过固定的媒体和网站,将财务状态、公益活动开展情况、捐款的使用方式等信息定期公示。此外,项目开展的缘由、项目活动的具体流程、项目资金使用的效果等详细信息都要接受投资主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要完善组织监管机制,通过资金善用效应,提高组织的公信力。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的科学化、规范化能够吸引各投资主体对其进行资助。
  (二)深化启动项目可行度。社会组织的项目设计应与自身的执行能力相匹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首先,社会组织对于教育、扶贫、环保等各领域要区分对待,要积极关注与本组织价值观一致的议题和领域。其次,设定的项目要与本组织的专业特长相结合。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保证公益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则。再次,要选择有能力且可以出投入的项目。社会组织要量体裁衣,考虑自身能力可否完成项目,只有充分考量自身的承受能力,才能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投入。
  (三)拓展多元筹资渠道。当前国内公益创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其创投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公益金所组成。因此,在发展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公益创投工作的发展需要多元资金保障。社会组织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公示组织性质和服务类型、对象等,加深与社会各界主体的交流合作,吸引其投身公益创投。要积极寻找社会组织与企业、基金会及社会个人之间的投资桥梁,建立长效资助机制。
  (四)加大对公益创投效果的评估。透明化是培养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前题。社会组织在接受政府、投资主体、社会大众以及机构内部监督的前提下,要设立机制实现自我评估。成立专门评鉴机构是对公益创投的效果检查评估的有效手段。组织的领导人与团队素质、目标清晰度、运营情况与项目执行力、项目执行效果和财务状况等都需要纳入到评估体系中进行细化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定期发布社会组织的评级报告。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是组织项目执行成果的客观测评,更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各界选定公益创投目标,有效的帮助社会组织积累资助金,实现后续发展。

相关论文

社会培育发展模式探究组织
办公自动化发展对现代文秘工作的影响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跨境电商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
论疫情常态化下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机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电商企业模式建立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发展
试论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构建
数字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