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词”―社会文化的折射物

  介绍
  社会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社会的反映,通过对语言的研究,能够把握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而针对社会现实中使用的语言的分析,也有助于探究语言系统本身的特点和本质。著名语言学家M.A.K.Halliday(2001)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即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表达一定意义的符号系统。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语言,能够解读意义转换,解读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①语言的社会性对社会人的语言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人的话语展示了其思维状态,通过探索语言的实际使用与语言的社会关联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地探索语言自身的性质及其社会化过程。
  Labov在《语言变化原理》中,同样提及了语言与社会的关联:“唯一能够用来解释语言变化的变量就是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异只不过是社会变化的结果而已。我们必须确定哪个社会结构可以与特定的语言结构对应起来,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一般是如何转化成语言结构的变化的。”②
  同样,语言与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Hudson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看法是:语言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在文化之中,语言与文化的交叉部分就是从他人处学来的语言部分。换言之,除了不是从他人处学到的部分外,语言是完全包括在文化之中的。语言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③
  以下就20世纪美国著名演讲词中使用频率前五的实义名词对这种语言与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People
  从数据库我们可以看出people一词大量的出现在各总统及名人的演说中。在马丁路德金、肯尼迪、罗斯福等人的演说中都有体现。其使用有着深深的社会烙印。下面就其在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中的使用分析其中的社会文化印记。《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是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内容主要关于黑人民族平等。1774年,美国的建国者们把奴隶纳入不予进口的商品之列,并直到1783年才废除了奴隶贸易。除两个州外奴隶制被完全废除──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他们因惧怕经济受损而坚决反对。所有北方各州都已早早地废除了奴隶制──最晚一个是1804年的新泽西州。从1830年后,在北方就有一个坚定,但却不那么有效的声音在要求全面废除奴隶制。随后,1861年,11个南方州成立南部邦联,脱离主张废奴的美利坚合众国。南方和北方间的南北战争随之爆发。经过四年的斗争和超过50万人的死亡后,北方获得胜利。《解放宣言》通过了,奴隶终于获得了自由。但那只是就理论而言。战争已过了一百多年,南方诸州仍抵制为争取给予黑人平等机会而进行的全国性的努力。南方的白人指责黑人导致了战争、失败和贫穷。他们的领袖试图保持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遗产”。而黑人则没有土地,受不到教育,没有丝毫改善的可能。《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这样一个黑人得不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表的。“people”和“negro”“white”的搭配可明显看出其社会背景。单词本身带有的强烈的种族色彩得到明显展示。
  “people”一词在Barbara Charline Jordan的演说“1976 DNC Keynote Address”带有的浓烈的政治色彩也值得一看。政治与语言在此得到完美的联系。“1976 DNC Keynote Address”是1976年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发表的主题演讲。属于典型的政治演讲,带有很强的鼓动性。政治鼓动性演讲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通过演讲,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施政纲领或政治观点,从而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是最基本的演讲目的。因此这类演讲,都具备强烈的鼓动性、感召力和说服力。意在说服听众采取某些行为,争取听众的参与及合作。在Barbara的演说中,“people”一词多次出现与“one”“the”的组合搭配。
  二、World和War
  单词“world”“war”在这一百篇演讲中使用频率之高从侧面反应当时的世界以及美国社会不稳定的局势。“war”与“world”“revolutionary”“cold”的联用正是当时世界及美国社会态势的极好反映。20世界美国社会就经历了四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也直接导致战后美国与苏联间的冷战。“The cold war will end through our acceptance of a not undemocratic socialism”.里根作为“终结苏联”的美国总统,其为美国人民所崇拜,其文化背景再一次得到体现。
  战争给美国带来的一如世界其他国家,不仅有灾难,也有进步。战后的改革是每个国家要发展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有“罗斯福新政”。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面对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不合适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改革了金融等各项措施,使经济恢复发展。   三、Man
  “man”一词可以理解为个体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人性、人格,意为人的品质。在Malcolm X的演说-The Ballot or the Bullet中,“man”一词多次与“black”“white”连用。“the black man should control the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ians in his own community The ――The time ――The time when white people can come in our community and get us to vote for them so that they can be our political leaders and tell us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 is long gone.By the same token,the time when that same white man……”其中的种族色彩亦如马丁路德金之演说,这里就不再多说。在尼克松的“checkers”一文中,“man”又有其不同理解之意。“I come before you tonight as a candidate for the Vice Presidency and as a man whose honesty and integrity has been questioned”再次尼克松更加强调man作为人格理解之意。1952年9月份,尼克松以副总统候选人身份参与选举时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危机。有媒体报道说他有一个由早期支持者捐助成立的基金,用来支付政治活动方面的经费。从法律上来说,这个基金并没有违反当时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从道义上来说,这个基金可以支付一些原本需要动用纳税人收入的费用,因此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实践上来说,当时许多政治人物都有类似的基金,尼克松并不是独树一帜。然而,媒体质疑的是尼克松有没有由此公款私用,有没有给捐助者特殊的回报,因为其他类似的基金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当时舆论的压力之大,使得艾森豪威尔已经捎话给尼克松,要求他主动退出副总统候选人的位置,同时把他的替代者都已经找好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著名的尼克松“基金演讲(the Fund Speech,也叫切克斯演讲――Checkers speech)”,由此民意陡然翻转,共和党靠着尼克松的这次电视演讲不仅最终决定维持尼克松的副总统候选人资格,还由此轻松地赢得总统选举,并且在参、众两院的选举中都取得轻微的优势。尼克松的演讲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效果,除了他作为“狡猾的迪克(tricky Dick)”表现出的能言善辩之外,还在于他坦白地详细说明了这个基金的作用,并且公布了自己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尼克松意在说明他作为“人”之品格高尚且正直,其文化意义深印其中。
  四、Time
  “时间”的高频率使用正是美国人民实践意识及高效率的体现。“I think its time we ask ourselves if we still know the freedom”在里根的演说词中,“time”的实践概念得到完美的延伸。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更得抓紧实践。里根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更是被赞扬:“里根不开一枪便赢得了冷战。”
  结语
  Saussure指出,“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现象,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语言的社会性是它的内在特征。Tobin在解释语言的社会性时说:“……语言的这一特征也是和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有关的,即共同的标记与意义是社会中人类个人能和集体的共同知识。”语言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是离不开的,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语言是社会中的语言,社会是语言的社会。(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相关论文

文化社会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