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DVT发生率做比较。结果 干预组有1例在术后1周发生DV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50-02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工关节材料的发展,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增多,发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0%~60%[1],DVT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发生率0.5%~2%[2]。同时可引起各种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后果[3]。为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DVT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组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女28例,男22例。年龄18~80岁。骨折类型:股骨头无菌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25例,骨性关节炎6例,股骨粗隆骨折4例。单侧人工关节置换40例,双侧10例。所有患者均在连硬麻醉下手术。手术时间2~3 h,随机分对照组、干预组各25例。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是骨科比较大的手术,手术风险较高。患者常担心术后恢复不好,不敢轻易接受手术,表现焦虑、紧张、矛盾心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和患者多交流,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活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安慰、多鼓励,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向患者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消除恐惧,增强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2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健康史、病史、过敏史、既往史、现在的身体状况及患肢肢体的详细情况。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逐步完善辅助检查。嘱患者术前戒烟、戒酒,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顺序、时间、正确方法为术后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做好准备。
  2.3 术后护理干预
  2.3.1 卧位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回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避免过度屈髋。
  2.3.2 监测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24 h心电监测。仔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情况,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同时进行,DVT形成早期主要是疼痛和肿胀,测量双下肢及小腿中部的周径,双侧相差1 cm即考虑有临床意义[4]。用皮尺测量双下肢统一平面周径1次/d,做好记录。如果发现肿胀或肿胀加重及时通知医生。
  2.3.3 早期功能锻炼 回病房麻醉尚未清醒即可被动按摩肢体,有报道[5]约50%的DVT发生于术后第1天,30%发生于术后第2天。骨科大手术术后2周内DVT的发生率高达87%[6]。鼓励患肢抬高和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DVT的可靠措施[7]。CPM开始的时间最早为术后第1天,最晚术后第7天。麻醉清醒即开始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的收缩锻炼;手术当日即可行踝关节被动屈伸、内翻运动,并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6 h可指导伸足背、屈踝,12 h行踝关节活动,24 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下肢血液流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72 h可坐起,术后第4天视病情,指导和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还可使用足底静脉泵,目前在国外足底静脉泵已成为外科手术预防DVT的基本方法,与抗凝药物联合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2.3.4 引流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球,经常挤压引流球观察引流情况,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保持负压引流状态,确保有效引流,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24~72 h拔出。
  2.3.5 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预防性用抗凝药物, 术后6 h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 d/片,低分子量肝素钙0.4 mL/d一次皮下注射等药物,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定期化验凝血项,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2.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干预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4%,未出现肺栓塞;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28%。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干预护理后均康复,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见表1。
  4 讨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公认的形成DVT的3个因素。多发生于各种术后,长期卧床及各种肢体活动不便的人群。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①本病年龄偏大,常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其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壁弹性差。另外,术后患肢不能正常负重,肌张力下降,导致血流缓慢。②高龄患者对疼痛不耐受,术后伤口疼痛及活动后疼痛加重,导致患者活动少而使血液回流减慢。全髋置换的患者术中麻醉也可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术前失血、失液易造成机体高凝状态,骨科手术方式、时间及术中使用止血带都会诱发血栓形成,为此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不仅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还要对心理、术前、术后体位、饮食、康复、药物等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论文

护理形成干预探讨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