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互动性

  作者简介:杨逸隆(1981.12.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科员。张卫中(1981-),男(汉族),山西繁峙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和主动的角色,学生处于服从和被动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没有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不问对象,不考虑个性差异,居高临下灌输一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机会与教育者进行充分的思想沟通和意见交流。
  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政府对高校人员编制的限制,教育者队伍的人员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需求。由于工作量过大,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生之中,掌握学生情况,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一校多区”现象的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上课时间接触,课下交流机会较少。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互动性的途径
  互动是指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并通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使要素彼此发生改变的过程。要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共同参与、互相信任,就要拓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交流渠道,使受教育者摆脱被动型、依附型的接受教育,走向自由、自觉的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的内化效果。具体途径如下: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增强教育内容的互动性
  就目前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大学生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大学生涉世不深,实践经验较少,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然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又迫切需要科学知识和正确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教育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全面考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便把握其思想形成、变化的外部客观因素。
  我们要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理论教育内容,注意教育信息的时效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前提下,加入更多鲜活的社会热点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大学生互动积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建立在教育者和大学生双方经验范围内,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需要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找到他们产生积极性的内驱力,激发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教育者传播的思想观点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不一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就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无法进行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要在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把握不同学生的特殊性,分析大学生的个体倾向性和心理特征。比如,有些学生积极上进,开朗活泼,善于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需要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平台,来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自身的成就感;而一些相对比较内向、自卑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首先需要的是自信心的树立。这就需要教育者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的时候,统筹兼顾,做好后进层的转化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交流思想情感,调动他们互动的积极愿望,促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吸收和消化互动内容,及时反馈互动情况。这样才能及时解除学生的困惑,化解不良情绪,帮他们找到内心的归属感,最终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教育者的素质
  传统观念中,教育者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学生虽然渴望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却因为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望而却步。事实上,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尤其在人格尊严方面。因此,教育者需要靠才识、阅历和幽默感等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要做到让教育者不再盲目迷信教育者的权威,而会在开放、比较过程中来认识、判断和取舍。教育者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情况下,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树立强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使他们的主体性在互动参与中得到体现。
  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教育者手里,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认识能力,积极主动研究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变化,借助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出互动主题,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和表现自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包容心,让大学生如实反映情况,积极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价值认同,并能自教自律,使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呈现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状态。
  综上所述,教育者要实现充分认识了解大学生,直至明确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细致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树立容易亲近的个人形象;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将其建立在大学生可接受可参与的基础上;同时教育者要真正了解学生所需,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教育者只有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大学生,寓教于乐,让教育活动成为大学生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接受教育者积极性的调动,实现两者之间的教学相长和良好互动。

相关论文

大学生大学互动性互动思想政治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基于诚信文化思想的中国企业税务筹划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