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托尼.莫里森小说作品中的美国黑人音乐文化特征

  黑人在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生涯后,逐渐在文化上取得了优势。其具体表现在当代黑人音乐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的影响。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多部作品中,具有预见性地将黑人音乐文化视为黑人文化的核心,并且将黑人音乐视为黑人文化复兴的核心动力。莫里森深刻地把握了黑人音乐所具有的社交功能、文化功能,并且告诫黑人绝不能失去黑人音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黑人音乐已经成为了黑人抵抗殖民文化的一种武器,而且是最为有力的一种武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殖民主义、商业主义的冲击下,当代黑人音乐文化仍旧在发生着异化。对此,莫里森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和警醒。
  一当代黑人音乐文化
  布鲁斯,又被称为蓝调,其几乎已经成为了黑人音乐的代名词,由布鲁斯衍生而成的节奏布鲁斯,也就是通常所谓的“R&B”音乐,已经成为了当代最为流行的音乐形式。布鲁斯起源于非洲,是非洲人民在劳动以及节日中唱的歌曲。因此,其也是最能够体现黑人身份以及心情的一种音乐形式。现代布鲁斯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其糅合了黑人圣歌、赞美诗、以及劳动号子等多种流行于美国黑人中的音乐形式。因此,其也是最能够体现黑人音乐特质的音乐形式。在形式上,它继承了西非音乐的基本特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宽广的音域、应答轮唱的形式、反复的旋律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例如,以和弦作为旋律进展的。对于黑人而言,布鲁斯已经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布鲁斯不仅能够表达个人内心的忧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这点,莫里森在她的多部作品中均有所表现。
  爵士乐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黑人音乐,其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爵士乐起源于黑人奴隶所创造的非洲音乐,并且糅合了欧洲古典音乐。现代爵士乐则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吸收了众多黑人音乐风格:民歌、劳动号子、拉格泰姆、布鲁斯、进行曲和法国舞曲等。爵士乐与布鲁斯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成功的爵士乐作品,多数借鉴了布鲁斯音乐的创作灵感,具有曲调灵活、节奏多样,其中以切分音节奏为主的负责节奏配上集体即兴式的旋律为其最突出的特点。
  从总体上而言,黑人音乐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并且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黑人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实则是黑人文化的核心、精髓、以及灵魂。因此,只有在深入研究黑人音乐的基础上,才可能理解黑人作家的作品。
  二莫里森的音乐审美观点
  莫里森有自己的音乐审美观点和实践。她认为,“音乐使你渴望对它更有兴趣,音乐从来不会把全部的韵律呈现给你。音乐是击一掌,抱一下;击一掌,抱一下。文学也应该如此。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莫里森还多次谈到黑人音乐对黑人社区的重要性,认为美国黑人小说应该具有音乐功能。作为本民族的歌手,莫里森一直想探索一种黑人的写作方式,即把结构、圣歌和音调糅合在一起,用布鲁斯、爵士乐和圣歌来构建文学作品。她想在小说里去做“过去音乐做的事情”,过去音乐是美国黑人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现在美国黑人需要比音乐更多的东西来获得文化生存和前进:“音乐使我们前进,但还不够。”莫里森此言意在告诉读者美国黑人还需要文学来表现自我,融入现代社会。莫里森认为,“古典音乐悦人而后止,黑人音乐不是这样,爵士乐总人让紧张,没有结束的合音,让你心潮澎湃。我想让我的作品有这样的效果”。在莫里森的作品里,爵士乐的色彩很浓厚。非洲史诗歌手和非洲流散民族的讲故事人都是爵士乐和布鲁斯曲调来讲述本民族的历史。对于美国黑人来说,爵士乐的魅力何在?“当你听到黑人音乐――爵士乐的前奏时――你意识到黑人们在谈论别的事情,他们在谈论爱,谈论失落。但在那些抒情曲里却有着崇高和满足。黑人们从未幸福过――总是离别、面临失去爱情、感情和性爱的危险,可最终还是失去了一切。当然所有这一切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选择你爱的人才是件大事。音乐强化乐这样一个主题:爱的空间是用自由来置换的。”此外,爵士乐还意味着对黑人们身体的肯定和自己感情的拥有,在奴隶制时期,黑奴们甚至没有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权。黑人音乐对莫里森的美学观点影响很大,她把音乐看作是一种写作技巧。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部配乐小说,她形容小说的声音时而和谐,时而刺耳,有一种内在的、听不见的声音。她用黑人音乐元素来凸现黑人的文化身份,把爵士乐作为一种美学手段来强调黑人性,把黑人音乐中应答轮唱、即兴性、与听众互动等艺术形式用在文本中。在西非文化里,音乐就是口语的衍生物,直接用语言叙述事情和情感不仅被认为是粗鲁的,还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把叙述内容用不断变换的音乐表现出来,才能显示一个人的智慧和才情。
  三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音乐
  1布鲁斯音乐。在莫里森的作品中,布鲁斯具有一种超越音乐的社会功能。在莫里森看来,黑人音乐是黑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黑人心灵的疗伤方式。如果缺少了音乐,那么黑人与黑人之间将无法获得有效的沟通,黑人也将失去在黑人社区内生存的资格。在《最蓝的眼睛》里,麦克蒂尔一家与布利德洛夫一家形成鲜明的对照。麦克蒂尔一家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化中集体的活力,他们是精神上的强者,他们把能疗伤、恢复精神活力的黑人歌曲熟记于心,当贫困和压迫使很多黑人失声的时候,他们却能够自信地唱着歌,直面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美国黑人把唱歌看作集体行为,他们用歌声表达情感世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音乐使他们摆脱绝望,是他们自豪和幸福的源泉。麦克蒂尔一家传承了祖先的智慧: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只要生活在黑人群体和歌声中就能生存下来。麦克蒂尔夫人经常哼唱布鲁斯,这对她的女儿影响很大,克劳迪亚说,“如果我母亲有心情唱歌,情况就不错。她会唱过去的艰难岁月和离别。她的嗓音如此甜美,唱歌时的眼神是那么动人,我发现自己渴望那些艰苦的日子”。从克劳迪亚的话里可以看出布鲁斯对黑人的非凡意义,布鲁斯能把黑人经历中的悲伤、痛苦和离别变成一种抒情力量的源泉,使得像克劳迪亚一样的黑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痛苦是甜美、是可以忍受的。相比之下,布利德洛夫一家则是没有音乐表达能力的,无法在音乐中获得精神的慰藉、情感的支撑。由于从小遭受父母的遗弃,乔利?布利德洛夫放浪形骸,而且失去了黑人文化的根基。他不会唱歌,只能把苦闷憋在心里,生活单调乏味。没有音乐作为宣泄内心痛苦的出口,他甚至将自己遭遇到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自己女儿的身上,他强奸了自己的女儿,使其怀孕,最后自己也发了疯。最终,他在监狱中孤独地死去。而乔利的妻子波林也不会唱布鲁斯,不能用布鲁斯把内心的孤独排解出来,不知道如何与社区的其他黑人沟通,也无法教给女儿如何在白人文化占主流的社会里的生存之道。作为乔利和波林的女儿,佩科拉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珍爱,上学后班上大多数同学们又都嫌她丑,不愿和她来往,就连卖糖果的老头都对她爱搭不理,不愿意正眼瞅她。佩科拉认为父母、同学、大人们对她的嫌弃,都因为自己太丑的缘故,所以憧憬着有一双秀兰?邓波儿的蓝眼睛,幻想着用最蓝的眼睛来改变自己的境遇。父母的冷漠、同学的嫌弃,再加上父亲的强暴,这个多愁脆弱的黑人女孩终于崩溃疯癫,在疯癫中她认为自己的眼睛变成了世上最蓝的眼睛。哈里斯指出,佩科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能用布鲁斯来表达或排解她内心的痛苦”哺引。最终,佩科拉变成了“最忧郁的我”(The Bluest I),这与小说的书名《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形成了双关,从而把佩科拉的故事与布鲁斯传统联系在了一起,《最蓝的眼睛》变成一曲叙述美国黑人心灵创痛的布鲁斯,佩科拉的遭遇也成为一曲无穷动听的布鲁斯。布利德洛夫一家三口都没有把黑人唱布鲁斯的传统承袭下来,缺少集体归属感,生活在“镇子的边缘上”。由此可见,黑人音乐对于黑人生活是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的。对于黑人音乐的理解,实则是对黑人生活的理解。
  2爵士乐。1922年,莫里森出版了一本名为《爵士乐》的小说,从书名上便可以看出,莫里森有意表达自己对于黑人音乐美学,以及音乐传统的看法。这部作品以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爱恨情仇的故事。这是一部用音符和歌曲记载和表现美国黑人在20世纪20年代的现实和精神生活的乐曲,其中的爵士乐就是小说最重要的叙事者。
  爵士乐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20年代从芝加哥开始,在美国很快传播开来,在它的发源地芝加哥还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新奥尔良爵士乐”风格。该风格突出的特点是“集体即兴法”,即一组爵士乐师围绕某一集体旋律使用不同的和弦即兴演奏出不同的音调。在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艺复兴的年代里,在哈莱姆街道上随处可听到的萨克斯、鼓、单簧管、吉他和歌曲,这些也都回响在《爵士乐》里。爵士乐的即兴特点可以把黑人受压抑的声音酣畅地表达出来,这对于黑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小说里有一个情节,1917年在东圣路易斯市发生了一场种族暴动,造成二百多黑人丧生,后来黑人们叙述这个故事使用的不是文字而是用鼓声。
  在《爵士乐》里,莫里森用音乐表现了黑人从南方乡村移民到北方城市后的变化,爵士乐把黑人在南方遭遇的残酷经历与北方的现实联系起来,教育新来的南方移民,“笑声是严肃的,比眼泪更复杂、更严肃”。小说的主人公乔和维奥莉特正是通过音乐摆脱了多年来的孤独和压抑,告别了两人原先感情破碎的生活,开始了常常“躺在被窝里悄声细语”的、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维奥莉特决定,乔也同意,除了音乐,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值得爱或需要了。”他俩对音乐的认同也促进了他们与社区和其他人的联系。黑人音乐帮助他们打破了禁锢精神世界的桎梏,正如鲍德温所言,“音乐是我们的见证人和同盟军,节拍就是认同变化、战胜时问的内心昭示。历史则成为我们穿着和共享的外衣,而不是我们要藏在其中的斗篷,时间变成了朋友”。《爵士乐》像一首爵士乐时而低沉忧伤,时而高亢激愤,把城市化的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表现和现代生活中的纷乱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莫里森把爵士乐、历史和美国黑人的七情六欲融合起来,表现出自由后的黑人在迁入城市后遇到的困境,他们想要逃避的那种种压抑他们精神的环境压力。在莫里森融合了美国黑人的音乐传统的小说中,历史变得鲜活生动,故事娓娓道来,有滋有味。在黑人音乐那拨动人心、试图打碎主流文化的条条框框和原则的节拍里,莫里森给黑人文学注入了无限活力。
  

相关论文

小说作品特征美国文化音乐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