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就需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校史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层次上讲也是同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体现,通常是指学校在办学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办学理念、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学校制度、学校定位,表现为校名、校徽、校歌、校训、历史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成果等。校史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的集中反映,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认识高校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寻求和探索发挥校史育人作用的途径,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高校校史是大学多年办学历程中凝练出来的“气质”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内心追求和向往的“集体性格”。校史中关涉的人物、事件、故事,生动具体而又鲜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大学校史易于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教育的可接受度,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发展。“学生在曾经发生过的或者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典型事例中品味人生,促使自己与前辈、学长、老师和同学共同成长,使学校德育更生动、更有效”。
  一部高校校史汇聚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的缩影,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大学校史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有积极影响。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在天美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北洋女师范学堂地理教员白雅雨、张相文,学生刘清扬等为首的一批爱国师生,发出了第一声革命呐喊。他们响应武昌起义,在天津创建北方共和会,策划和参与组织滦州起义,为我国北方的辛亥革命谱写了历史篇章。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生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许广平等高扬革命旗帜,领导了天津女界的五四运动。同时,邓颖超等九名校友与周恩来等进步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共同组织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另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校史上都不乏爱国的典型英模人物。校史对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情感陶冶功能。在学校办学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才人物,如天津美术学院校友、德籍华人作家周仲铮女士,早年赴法留学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改革开放后,已定居德国的周仲铮女士心系祖国,先后向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学院、北京现代文学馆、炎黄艺术馆等单位捐献个人画作几百幅,并捐资在天津美术学院设“周仲铮奖学金”。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并不富裕的周仲铮和丈夫克本1978―1994年自费购书累计向中国国家图书馆赠书近两万册,为“外籍友好个人赠书之冠”。校史中诸如周仲铮等校友的感人事迹至今听来仍让师生动容。校史中的典型人物的事迹更能让大学生入心入脑,影响他们道德素质、理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校史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其实现目标,要使大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而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觉的实践。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办学价值追求,彰显出大学精神传承中最重要的特质,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的。通过校史教育传承大学精神是高校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加强校史教育让大学生对大学精神的内涵有清晰认识,增强对大学精神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亲切感。
  二、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高校校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寻校史育人的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天津美术学院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在天津美术学院百年办学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整理天美校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应用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大道于无形,利用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故事、典型的人物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荣校爱校意识。
  (一)加强校史整理研究,挖掘、整合校史教育资源
  校史整理研究是利用校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高校应积极搭建校史研究平台,组建校史研究专兼结合的团队,鼓励教师开展与校史相关的课题立项,进而编纂出版高质量的校史史志。整合校史教育资源,建设校史展馆,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建设数字校史馆。校史展馆在工作开展中要坚持展示、研究、征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除常设展览外,应不断推出各种专题展览,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开设校史选修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校史教育
  高校可以将校史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通过开设选修课程、课外实践考察等手段营造校史教育环境。同时还可以将校史中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之中,校史中的典型人物和案例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荣校爱校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三)加强大学新生的校史教育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正在感受和逐渐认同大学的精神和文化,他们对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史中的英模人物充满渴望,全面了解校史对于他们提升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主人翁意识、认同大学的精神和办学理念至关重要。高校教育者可以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将新生参观校史馆、为新生开办校史知识讲座作为每年的“规定动作”。
  (四)组建大学生校史研究社团,做好校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宣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积极组织大学生校史研究社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校史的学习、研究和传播活动中来,以研读各类校史书籍、举办校史知识讲座、校史(校情)知识竞赛、创办学生研究刊物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发挥学生参与校史研究、宣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校史研究和宣传中长才干、做贡献。还可以招募校史展馆的学生讲解员,这不仅能使他们对学校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和接触,也能为传播学校历史和大学精神做出贡献。
  高校教育者要善于营造从众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官网、校报、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校史中与校园主题相应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帮助大学生找准做人做事、求知审美的坐标。可以在学校官网开设校史专题网页,在校报开设校史研究专栏,利用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和共青团系统的微信平台进行校史知识的展览和普及。

相关论文

大学功能思想实现政治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基于诚信文化思想的中国企业税务筹划
试论新时代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浅析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有效
浅谈新时代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