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招生和就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就业率,其就业前景更加不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不乏其自身不科学“就业观”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有:
  第一,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功利思想突出。很多女大学生在就业定位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与认识,盲从、跟风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条件较好的女毕业生对于基层起步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劳动强度不高和企业知名度这几项因素靠前,职业挑战度、个人的发展空间、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女大学生择业的影响相对次要。
  第二,家庭情节重,重家庭轻事业。当代女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很多接受了独立、平等的观念,希望通过经济独立来实现人生价值。但由于受性别差异观等传统思想观念及韩剧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对“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类似的观点还有一定的认同。当事业与家庭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女大学生还是选择将家庭放在第一位,为了守护爱情而勇于牺牲自我发展,或者因为留恋父母的情结使就业地域受到限制。
  第三,思安求稳思想牢固,依赖性强。一些女生尽管具有职业流动意识,然而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仍然将“公有部门”作为首要因素,回避不稳定的民营企业。一些女生在择业时的依赖性亦较强,自立性差,主动性不足,过多的依靠父母、老师与朋友。
  二、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女大学生自身不科学“就业观”的形成受主观与客观等诸多因素影响:
  (一)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往往会受到自身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相比男生而言,女大学生的体力较弱,同时还要工作后面临结婚生子导致的孕期、产期、哺乳期等“三期”休假问题,因而不能从事劳动强度高、出差多、安全保障差的行业。此外,部分女大学生在心理上欠缺正确认知,不能客观评价自我。
  (二)高校因素。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流于表面,针对性较弱。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或高校辅导员兼做就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较缺乏,忽视对女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此外,高校还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未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
  (三)社会因素。第一,传统的性别职业观念对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分工模式的观念影响,女大学生们通常选择传统意义上更适合女性的职业。第二,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兴企业是安置就业的主力军,它在招聘时更倾向敢冒险、肯钻研的男大学生。第三,就业法律政策与人事制度的影响。有关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及责任不明确,针对性弱,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四)家庭因素。父母坚持的性别角色差别养育模式造成女大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竞争性较差,自我期望值低。另外,现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和男友的就业观也会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三、当前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对策
  (一)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第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就业劣势。女大学生应了解自己心理上与生理上的劣势,对于那些自身无法改变的,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同社会需要相结合。另外要积极通过后天的努力来逐渐消除那些可以改变的弱势,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第二,女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就业优势。相对男生而言,女生往往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记忆、形象思维、形象素质等方面的更具优势。第三,应面向未来,提高专业知识、思想道德与身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应重视教学教育改革,积极引导女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就业观。高校应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主体与载体,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与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利用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与系统性。除了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还要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畅通女生就业渠道。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其明确终生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
  (三)优化社会环境,促进招聘单位形成正确的选才观与用人观。第一,完善就业法规等公共政策体系,使女大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明确招聘单位违反相关制度与政策法规所应承担的后果等,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和制度支持。第二,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的性别文化,强调男女平等的思想,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引导招聘单位做到唯才是举,让女性人力资源可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家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和就业期望。父母要培养女生的独立意识,减少对女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干涉,鼓励或支持女大学生到冷门单位或地方就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家长也应支持女大学生“远走高飞”,鼓励女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只要能发挥所长,就大有可为。

相关论文

教育大众化大众大学生大学就业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思考
浅析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有效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