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论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必要性分析

  一、引言
  “国库”是跟随人类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在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国库主要经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从夏朝到1904年清朝,以实物形式为主的国库;二是1905年至今实行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中央银行职能“户部银行”。国库的产生一方面是国家向国家公民征税、捐税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国家为了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更是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
  二、背景
  (一)体制的改革
  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着“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制”的国库体制。而这一传统,在2012年7月6日的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上被打破。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上,国家正式删除了《预算法》中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这行规定的删除,直接将多年以来坚持的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制的国库体制改变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制。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的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国库体制的改变,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争议,而两种体制对于国库管理而言,谁更合适我国的国庆,是国家领导、国家人民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经理国库体制与代理国库体制的区分
  在此,我们来对这两种国库体制进行系统的分析。首先,在委托关系方面,传统的经理国库体制下,国家政府直接负责、领导以及监督国库,体现着国家政府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委托关系。而反之在代理国库体制之下,国库的领导与监督则是由财政部门来负责,体现出的委托关系变为了财政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关系。因此,经理制国库体制与代理制国库体制在委托关系上有着明显、迥然不同的区别。另外,在国库的职能权限上,传统的经理制国库体制下,国库具有监督、管理的权限,具备了办理政府预算收支业务、监督政府预算的职能,这样的国库职能能有效的对我国政府的预算执行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而在代理国库体制之下,国库只具备了办理政府预算收支业务的职能,在政府的预算执行上没有起到监督与促进的作用。
  三、实行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而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真正的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就必须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本质上,都具备了货币调控的职能。虽然在某一些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不管在财政收入集中、财政之处的运用上都是借助着货币的运动而进行的。都体现出了货币的集中以及货币转移的效果。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库资金的流量变化、流向变化会直接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造成伤害,更会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拥有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职责以及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与财政库款的支出的管理权限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体制”,不但能够有效的将政府的预算与国库资金现实的流量和流向保持协调、一致。还能在国库资金流量、流向的变化对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上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从而有效的促进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配合的协调性。
  (二)更好的维护国家资金的安全
  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是代表国家依法管理国家金融的银行机构,具备了银行账户的资金清算、支付结算等职能。有效的促进了金融机构与国家财政税务之间的协调关系。另外,有效的实现了在国家预算资金的支出、收纳等方面的严密监督,从而真正的让国家预算资金的高效运作与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此外,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的运行,有着对国务院以及人大负责的职能,通过独立的经理国库职能,能够有效的为国家在预算资金的运行上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作为执法机构,人民银行拥有国家预算资金运作的管理、监督职能,能够全方面严格的执行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从而有效的促进中央与地方之间在利益分配关系上公平的处理,实现国家预算资金正常运转的效果。
  四、结束语
  根据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不管是对于政府收支活动的正确反应而言、还是对于政府预算监督以及各级政府预算收入能够及时的入库而言,经理制国库体制都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从现实情况出发,要想国库收支决策者和国库收支执行者能够实现相分离的效果,坚持中国人民银行的经理国库体制必然是前提与基础。所以,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体制不应该改变,应该继续坚持走下去。

相关论文

银行经理国库必要性必要人民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