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的若干问题

  民族贫困地区的黔西南州,“后发赶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造血”机制,形成“内生”型自主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式。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州8县市都有金矿,黄金远景储量在1000吨以上,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但黔西南州却又是中国西部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全州年末常住总人口282.22万人,比上年增长0.36%。年末户籍人口为349.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6‰。目前尚有45.22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繁重,全州8县市区,有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因此,黔西南州的“后发赶超”,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成功经验和不断探寻新路子。民族贫困地区“后发赶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选择好“后发赶超”的模式、路径,从而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贫困地区“后发赶超”问题的提出
  黔西南州“后发赶超”,就是由比较贫穷的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向富裕发达的现代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因此,“后发赶超”是一个“化”的动态过程,所以重要的在于“化”,没有“化”,就没有“后发赶超”。这些“化”,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也正是由此,我们才说“后发赶超”不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后发赶超”是干出来的,不是光讲一下就可能得到成功,就可以“化”起来。“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本质上讲, “后发赶超”还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向前进的“干”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强调“化”的过程。
  “十二五”以来,黔西南州工业发展的动能正在聚集,工业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黄金、铁合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化肥、电石、甲醇、烧碱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烟、酒、糖、茶为主的食品工业;以苗药膏贴、输液制剂为主的制药工业;以碳化钙为主的重化工工业等七大工业门类。黔西南州2008―2013年相关数据显示,其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呈现较大的落差(见图1),但后发优势明显增强,区域特色开始凸现(见图2)。
  2013年全州生产总值55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4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205.60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264.85亿元,增长16.1%。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84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203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8%、36.8%和47.4%。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0.4、0.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29.2%;重工业增加值177.95亿元,增长14.6%。通过研究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发现,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总是时起时伏,时快时慢的。在此发展过程中,黔西南州有过多次“盲目”的跟风,被非议多而肯定少。近年来以资源换技术、资金、市场的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也正在逐渐地显露其消极的一面。究其缘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化”的规律,我们只能去探索、去适应这种规律,而不能是随意跨越,甚至去践踏这种规律。工业化是由技术革命引发工业革命,继而推进工业发展的;因为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了人的观念和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才有真正的工业化实现。一个地区只知生搬硬套搬来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不知运用和管理,这种所谓的工业化引进(推进),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新型城镇化是什么?靠什么支撑?需要从理论上认清内涵,需要理论的引导和指导,这是无疑的。“后发赶超”是一个多维坐标,追求的是效益优化和效率优化。
  二、民族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若干问题
  “四化”同步,发达地区已经走在前面。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也是摸索着走过来的。今天,回过头来去看发达地区的“四化”道路,似乎清楚得很,然而他们也是经过多方探索,不断修正才过来的,并非都一帆风顺。而我们今天推进的“四化”同步发展,无论是背景、环境、支撑条件(可利用条件的因素)、人的素质、政治条件等等,都已与他们走过的路大不相同,因而也必须有新的、符合现实情况的思维和方法,决不可以对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模式照搬照套。从“实践”的道路来讲,黔西南州发展的道路与全国一样,都走过弯路,都有过成功的经验和不成功的教训,其实教训也是经验。比如黔西南州工业化开始是有较多的盲目“跟风”,到头来不仅不能维持,不能快发展,相反是留下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的后遗症,至今提起都让人心颤抖不已,一些被破坏的痕迹,至今尚历历在目。而忽视自身竞争力的培育,抛开了自主创新,尤其是没有从实际上极为重视技术创新,盲目推崇“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资金”、“以资源换市场”,到头来让用了几十年才创造积累下来的产品、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甚至是辛辛苦苦创建和积攒下来的企业毁于一旦。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缺乏大手笔,城镇化的进程与结果总不令人满意。分析黔西南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劳动力素质问题
  黔西南州人口总量346万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是“短板”,人力资源素质整体偏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
  2、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黔西南州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多重效益与效率比较低。具体表现为:重工业不重,轻工业太轻,农业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克服这一问题,关键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最大化自然资本,采用产业集群等组织形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收益;另一方面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加速自然资本向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转化。
  3、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
  黔西南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三个后果:一是区域内发展资本短缺、物资设备落后,以及现代服务业稀缺,严重限制了黔西南州经济发展空间;二是缺乏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造就的人才资源尤其是企业家群体,使得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是区域内市场配置资源不起决定作用,市场经济要素组合效率低下。
  4、制度创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黔西南州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与体制变革的方式有关。东部沿海地区制度创新较快,形成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发挥体制改革对释放经济潜能的作用。黔西南州制度创新滞后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要素组合不理想,以及吸引东部和海外资金等流入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不够宽松。目前,黔西南州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创新制度: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地方政府制度。
  三、民族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路径选择
  黔西南州属于欠开发、欠发达区域,要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基础,科学把握“四化”同步进程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成果而完整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加速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黔西南州“后发赶超”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强调遵从客观规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其“后发赶超”的路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将资源优势与降低资源消耗相结合
  黔西南州工业主要是以山区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如能源、矿业、林业、药业、化工、冶金等,而长期以来开发方式粗放,一些地方和领域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的消耗必然增多,因此,必须着眼合理、集约使用资源,努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率,促进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
  2、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这些农民与城镇失业、待业居民的出路,成为黔西南州必须解决的一大关键难题。因此,在加快推进“四化”同步的过程中,我们所选择的模式和途径,首先要有利于人们比较充分地就业,能够基本实现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干事,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这一条,社会活力,创造财富的力量源泉就有了保障,就会畅通无阻,加快“四化”同步的目的和愿望才能顺利实现。
  3、要有利于真正的技术进步,形成创新新格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其创新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是实践的结果。包括理论创新在内,是靠实践来升华的。“创新”的关键是行动,“创新”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实际上,如果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再进一步),是形成不了技术创新的。发挥人力资本潜在优势与推动科技创新相结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借助资本,主要依靠提高人的素质和科技进步等知识资源的力量,进行“后发赶超”。这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时代不同,我们选择的路子、方式、手段也要不同,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年代,“后发赶超”是以技术进步为最明显特征的。
  4、要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的发展观,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要在“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离开了“可持续性”,盲目地追求速度和效率,就已经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了。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保持和建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的社会形态。黔西南州“四化”同步正在加速,诸多的环境问题也正在显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作决策,必须认真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不管任何区域、在任何情况和条件下,都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5、要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
  广义上,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进步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进步,工业化是不完全、不完整、不成功的。农业关系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的“原始积累”,为轻工业提供相当份额的原料,为工业生产的扩大补充新的劳动力,为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市场,等等。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黔西南州“后发赶超”,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政府层面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坚持对农村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型工业化要自觉地主动地更多考虑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从土地利用、企业扩张、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民族贫困地区“后发赶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选择好“后发赶超”的模式、路径。黔西南州“后发赶超”:应有利于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较为充分地就业、从而发挥黔西南州人力资本的潜在优势;有利于真正的技术进步,形成自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快速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同时,促进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与人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后发赶超”不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后发赶超”是一个动态过程,其间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后发赶超”是一个多维坐标,注重多重效益优化与多重效率优化;“后发赶超”充满了辩证哲理。科学的“后发赶超”要形成有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关论文

地区贫困经济社会问题民族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