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暖男”形象分析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2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性别分工的多元化,男女两性社会地位日渐平等,整个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规范有了新的要求,在女性择偶时对男性性别气质的要求在“阳刚”“坚毅”的基础上加入了“体贴”“温暖”等需求。对于这样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男性群体,统一归为网络词汇“暖男”。“暖男”这一男性符号,发源于现代社会,备受关注和讨论,也获得各界普遍好评,反映出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是社会进步和性别角色意识变迁下的产物。
  一、社会性别与“暖男”的符号意义
  社会性别理论是美国女性主义学者在对妇女性别角色(sexrole)分析批判中发展起来的,是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石和核心概念。该理论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明确地划分开来,并认为造成男性与女性不平等的因素不是两性之间在生理上的差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1]。传统思想认为人们的性别气质应该和生理性别相吻合。然后社会性别不只是由生理这一单一因素决定,还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同辈群体等影响。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了“刻板印象”(刻板成见)这一概念。他认为,“刻板印象”是专门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2]。传统意义上,受众对男女两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为“男强女弱”“严父慈母”“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也被固化为“夫唱妇随”“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在社会性别理论倡导性别角色多元化、弹性化的基础上,开始对许多刻板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以更均衡的方式来勾画两性形象。冷酷霸道、强势粗犷已不再是绝对的男性气质,在文化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给个体带来更多自由选择和自决能力。男性开始接受全新的性别角色规范并将其内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对男性的性别气质要求在刚强、坚毅、果敢的基础上融入了细腻、温和、包容等更多因素。随之,这些颠覆了大众刻板印象的男性特质开创出一种新的男性符号,即网络词汇“暖男”。“暖男”作为网络词汇最先流行于微信朋友圈中《暖男》一文,该文中暖男定义如下:“他会关注你,懂得和理解你的需要,他知道你渴望被心疼,被关注,会带来你所需要的安全感。”网友们也给这个新符号做了形象的定义:像充满能量的日光,可以融化冰封的雪山,他们通常用细腻的心思和温暖的行动来关怀和感化女性。“暖男”一般具备两项特点:一是任劳任怨。“暖男”可以以任何身份、任何角色面对女性,无论是作为女性的“男闺蜜”还是男性配偶,都可以任由其表达诉求,发泄情绪。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暖男”这种表达温暖善意的社会交往形式属于内在性社会报酬的交换,即女性没有给予其对应的“帮助”“服从”“金钱”,但是“暖男”通过这种社会交往模式获得“乐趣”“赞同”“感激”等内在性报酬。二是能洞察出女性真实想法。随着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当今社会出现越来越多行为举止不拘小节、在生活中气场较强的“女汉子”。她们不懂得怎样表达情感,而暖男能翻译出女性真实的内心渴望并给予关怀。通常该类男性需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懂得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在和女性朋友谈得来的同时,面对女性那些难以理解的情绪时也能挺得住,以宽广的胸怀温暖女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3%的受访女性如今更青睐“暖男”,这一选择比例远超“事业型男”(33%)和“酷帅型男”(4%)。近半数受访女性(49%)认为,情商更高的男性才算成功,近七成受访女性(69%)称赞“暖男”更贴心顾家、容易相处。不难看出,女性对男性的审美,已经不像传统理念以男性完成雄性竞争的程度为标准,而是希望获得男性更多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
  二、“暖男”热的成因探究
  (一)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熏陶
  “暖男”这一男性形象符号迅速得到受众的熟知和认可,是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下性别构建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解构主义,即解构结构,消解中心,破除独尊,解放局部和边缘,主张多元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文化致力于消解和颠覆传统社会文化,崇尚逃脱传统的主流话语语境中心的控制,创建局部化、边缘化、碎片化、多样化、娱乐化的语言符号,生活方式越发呈现出碎片化倾向,加之西方媒体思想观念的输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甚广,我国获取网络话语权的青年热衷于解构传统男女社会角色和劳动分工,因此“暖男”这一网络词汇横空出世同时被推广传播[3]。
  社会性别理论批驳了传统性别本质主义,并冲破了传统意义上社会性别中男女的二元对立,促进了女性的性别意识觉醒,解放了非男即女的思想束缚,也发展了“妇女半边天”这一颠倒型的女性主义,从人权的视角强调社会性别的多元思维模式。传统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受到后现代解构主义者的解构,女性主义者认为男女两性的生物差异是与生俱来、不易改变的。但是后天形成的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是可以重新建构的。女权主义者呼吁打破固有的性别模式,女性应享有平等的就业就会、受教育机会等。在男女两性的交往视域内,女性不应被物化为“商品”,不再是男性家庭的附属物。在女性主义思潮的熏陶下,我国新时代女性女权意识已经逐渐觉醒。对于那些依然拥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男性,被青年女性定义为“直男癌患者”。所谓“直男癌患者”是对那些秉持传统男尊女卑价值观的男性一种网络用语形式的调侃。这个日益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是指“那些自以为审美主流,但是衣着品位恶劣却不自知,活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经常流露出对女性的不顺眼及不满意的男性”。“直男”本意是指性取向喜欢女性的男性,可是充满讽刺意味的“直男癌”网络词汇却打破了传统女性对男性霸道刚毅等性别观念的束缚。与之相反,那些性情温和、情感细腻的男性变得更受欢迎,“暖男”形象开始成为荧屏上优质男性的标杆,新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开始被男性们内化。   (二)媒介形象构造大众对社会性别的新期待
  媒介是社会现实的投影,投射出现实生活的景象。社会性别作为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现实,是文化的产物,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对社会性别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历史时期的变更,社会文化也随之变迁,所构建的社会性别同时发生改变。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东方国家,霸道强势的“硬汉形象”已经不再被媒介推崇为完美男性的标杆。“暖男”的媒介形象则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模式下的社会心理新需求,反映了大众对男性角色的期待转变。“暖男”作为一个普遍的形象活跃于近年来的大众传媒中。例如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张亮和天天,被归为暖男典型的代表。节目录制中,暖男爸爸张亮厨艺了得,家务在行,乐于助人,同时注重关心儿子情感的细微变化。“捧场王”天天也深得父亲的真传,善解人意,经常给其他小朋友带来关怀和温暖。因此成为人气最高的荧屏父子档。之前深得民心的“霸道总裁”式的男一号形象逐渐降温,然而性情温和、笑容迷人的男二号形象却越来越受到广大女同胞的欢迎。由此可见,媒介塑造的人物形象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同时影响着受众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建构产生引导作用。通过荧屏上的人物形象的构造,同时网络上各种言论的碰撞和情绪渲染,媒介不断加深着对社会性别的建构[4]。
  (三)广大女性择偶诉求的日益转变
  首先,女性对男性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已不再把阳刚气和男子气作为统一标准,而是希望获得男性更多的理解和精神沟通。受计划生育影响,80、90后女性多为独生子女。女性普遍享有基本的物质保障。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独立性的增强,在寻找配偶时物质依附性减弱,会从原来对男性经济实力的追崇变为对男性体贴程度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其次,虽然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展机会增多,但是在生活中仍容易陷入某种不平等处境。从生理上的劣势到职场歧视,女性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无力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需要男性的精神呵护胜过物质上的保护。我国大部分女性群体受韩剧影响很深,韩剧构建的“暖男”形象影响着中国女性的爱情观和择偶观。电视剧中的“暖男”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女性对身边男性的审美偏好和对男性伴侣的预期。
  三、“暖男”受追捧的社会影响与评价
  根据研究性别气质的调查表明,在现今社会,社会性格双性化的人更易养成优良的心态和随和平稳的社交模式。同时,具备较为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并能够客观地评价和看待他人。拥有双性化人格的人,因吸收了两性性格之优,弥补了自身性格不足,“暖男”正是这种具备双性化人格的群体,既具备男性睿智的洞察力,又拥有女性更常有的细腻体贴的性格品质。笔者认为“暖男”是指能给人阳光和温暖感的男人,与“坚强”“有主见”这些关键词并不矛盾,并不可与网络上用来形容男性极度缺乏雄性荷尔蒙的词汇“伪娘”“娘炮”等词汇相提并论。一方面,暖男形象的传播和热议,是媒介赋予女性的权利,女性可从自身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择偶诉求。另一方面,“暖男”懂得关心女性的需求和感受,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性别定位,因为女性通常是情绪化的。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女性在物质独立性增强的同时也应把自身塑造为独立人格的强大个体,适当培养优质的男性性别气质,真正实现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男女平等,同时做到平等对话。
  从社会心理角度出发,“暖男热”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时代女性需要有一个人能接受自己脆弱的部分,表现不佳的地方有人体谅,渴望异性温暖自己[5]。但是也不乏少数秉承“极端女权主义”理念的女性完全凌驾于男性的尊严之上,忽视关怀男性的精神情感世界,甚至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存在所谓的“女神”呼来喝去身边用情至深的“暖男”,最后却被当作“备胎”的不道德现象。笔者认为女性在追求感情世界中两性平等的同时,不能一味要求“被温暖”,而是两个具备独立人格的成年人相互扶持,互相取暖。“暖男”不光是在言语和行动中要尊重理解女性,还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理念,同时充分发挥男性的“理性”优势,在包容对方的同时给予迷途中的新航向,以爱的名义给予伴侣有温度的感情,而不是“暖男”不成,倒成“软男”。

相关论文

视角性别形象社会分析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