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60-02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部也在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切,为的是让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当前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是指在学科、专业体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旨,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内容,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合理配置,确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并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位一体”是指“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者形成一体化,服务于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说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习三个部分,通过科学系统的架构上述三者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内部协调的原则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多个要素构成,所以要以整体优化的思路来全面考察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个要素,注重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衔接配合。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还包括培养途径、保障机制、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要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处理好日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延续扩展、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协调内部各环节,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不可或缺的系统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与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切实可行、逐步提升的原则
  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立足于本校现有的资源,考虑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未来的发展,构建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所提出的程序、环节、步骤,策略应当是可以有效运用开展的。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以及年级的不同,采取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与深化的方式与策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最终实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教师要时刻关注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有效拓展专业方向,增强实践性、应用性,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一)分析职业能力
  通过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了解日语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分析要达到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开发专业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创建能力模块,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等。从而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归纳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向,构建由‘语言应用能力模块、职业运用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三个模块组成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日语语言为教学重点,以国际贸易、旅游、会计、物流等方向为专业的复合知识结构,以日语角等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要实践平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日语专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模块化、职业化
  构建由语言应用能力模块、职业运用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三个模块组成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语言应用能力模块包括:基础日语、日语视听、口语、阅读、翻译、写作等课程;职业运用能力模块包括商务日语、商务信函、商务礼仪、会计日语、IT日语等课程;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操练、外贸综合模拟实训、模拟商务谈判、涉外礼仪、社会实践、计算机操作等课程。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要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任务目标对接。
  2.课堂实践仿真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商务知识技能。绝大多数课程可以采取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随堂实践比例应达到70%以上。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创造实践环境,以期达到仿真化的目的。积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情景模拟、分组讨论、主题发表、语法综合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商务能力。   3.校内模拟实训标准化
  校内模拟实训要实现标准化教学,教师要了解岗位业务流程,设计模拟实训内容。如:在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中,模拟贸易过程中的商务谈判、电话应对、商务合同处理、开展外包跟单业务等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的商务日语、商务函电、外贸单证和谈判技巧、商务礼仪等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声传译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还原最真实的日语发话场景。在日本文化研习室中,体验日本茶道、插花等文化的魅力。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日语语言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4.校外实习规范化
  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优势,稳定并扩展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师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学校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日语专业相关的企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以聘请一线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充分利用企业的便利条件,不断提高师生实践的质量与效果。校外实习锻炼以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实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生产型实训,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践体系展开,来促使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形成。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让学生持证上岗。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体验工作流程,感受工作环境,能够训练实践服务意识,同时,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1.校内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外语广播电台、日语自主学习中心、外文图书及资料阅览室、日本文化体验室、同声传译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等。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内实践资源,积极开发必要的实践资源。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个性化学习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展更长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日语实践环境。
  2.校外实习基地的巩固与拓展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载体,实习基地为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最直接的环境。学生可以在真实自然的语言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公司的状况;在真实的工作流程中,使自己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知识快速融合并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实习基地的建设对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与日语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五)培养日语“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日语教师理论知识过硬,但实践经验匮乏。培养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为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派遣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实习,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日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还可以为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等提供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多聘请校企合作单位中的一线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长期聘为特聘教师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成立专业委员会,定期听取一线专家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指导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均是日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激发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论文

日语专业日语实践教学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