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以“摩擦力”为例谈物理实验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强调知识的教学,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创新意识 、思维习惯等都有相应的要求 。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是一种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培养标准 。但是笔者发现当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物理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接地气,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兴趣低迷
  高中的物理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展开, 是一门在高校比较重要的课程,但部分学生被物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吓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摩擦力”这课为例,一开篇就提到“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学生肯定会想:有哪些现象呢?可是课本内容一转,马上提出了摩擦力这个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学生的学习激情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的熄灭了,剩下的只有焦虑了:到底怎样的一种情况下有摩擦力呢?所以《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2. 课堂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好奇心较强却得不到满足
  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形象思维不错,但理性的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兴趣更多的是来源于好奇,他们的概括能力比较弱,辩证思维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片面思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物理的学习中对纯理论知识比较厌恶而对实验操作更感兴趣,这使得其探究问题时难以深入,大多时候只停留在表象。而好多教师仍沉浸在“满堂灌”的理论教学中,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课堂效果。
  3.课堂教师处理教材的急功近利与自身的素养不足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但在目前,我国物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多数教师主要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照本宣科地讲解,过度地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等。而对学生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科学严谨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则常被忽视,这使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这其中当然也涉及教师自身的素养,一个实验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置,包括仪器准备、学生组织、实验操作、现场点评、实验启发等诸多环节,可能课堂的操控就比较混乱,从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从难度上讲实验教学比上一节单纯的理论课要困难得多。
  鉴于以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新课标很及时地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一个精心设置的实验在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显赫的,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点燃课堂氛围
  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师应做到分秒必争的有效。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刚进入一堂课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集中在教室里,如何把学生的心很快地收回来是个技术活。而设置一个很接地气的实验,就可以很好的点燃整堂课的气氛。如“摩擦力”的开头,教师就可设置这样一个实验:两本书交叠在一起让两位同学试图拉开。生(演示):上讲台来的2位男同学试图拉开两本交叠的书时,拉不开,有点不相信;就往手上吐唾沫,使劲再拉,还是拉不开,表现得特别卖力。下面的同学看得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师提问:刚才的同学为什么拉不开?生:摩擦力。而且通过小实验可以展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有效课堂中去。
  2.让枯燥、专业的课堂理论内容变得灵动,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度
  实验是检验物理规律和一些物理现象的试金石,也是实现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重要方法。以“摩擦力”这课为例,若把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的知识难点设置成三个小实验:(器材)矿泉水瓶子、长木板、2个200g的一样钩码(一个抹凡士林,一个不抹)
  实验1.让学生观察分析: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的矿泉水瓶子的受力;逐渐抬高长木板另一端分析此时的静止矿泉水瓶子的受力。从而对比得出两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重要概念。
  实验2.(教师实验演示)紧抓着矿泉水瓶子使之形变,逐渐松开(形变恢复)则瓶子掉下去,进而说明摩擦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而且挤压。
  实验3、(2个学生上讲台演示)2个200g的钩码(外观一样,但一个抹凡士林,一个不抹),让2个学生(捏住钩码外表面)拿起来。一个学生很容易,但另一个学生怎么也拿不起,让下面很惊奇的学生分析原因,这样就可以很深刻地体会粗糙的条件。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创设一些洋溢着生活之美的小实验走近学生,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小实验中去认识并探索物理规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让枯燥的课堂物理内容变得灵动,还可能慢慢培养起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这无疑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3.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养成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世界观。以“摩擦力”这课为例,在分组实验探究:木块与海绵纸间的静摩擦力的可变化与有范围时,当逐渐增大测力计的拉力,请学生思考:如何让测力计“记住”拉力曾达到的最大值。在学生的实验探索中,发现了在弹簧秤指针下面塞小纸团的方法来“记住”时,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操作成就感,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又比如在研究木块与海绵纸相对运动时,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教师提供2种实验操作方法①木块在海绵纸上滑动②在静止的木块下面把海绵纸抽出去,请学生自己操作之后分析哪种实验方法更好?学生带着好奇心马上动手实验,虽然他们习惯于①的操作,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②更好,因为此时木块一定处于平衡,而且弹簧秤示数稳定。“实践出真知”,在学生的亲自参与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辩证地看待其优势,无疑也是对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其实一堂真正的有效课堂,就应该为学生的一辈子来考虑。
  4.迫使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自身素养,优化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安排走向,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解读教材,对教学的内容 、 教学方式 、教学重点都有一个细致的考虑。教师若能成功地将物理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无疑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最好方式。以“摩擦力”这课为例,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好多教师不愿意采用分组实验,觉得实验准备很繁琐,还要到实验室去上课。其实笔者在深入研究教材时发现若用轻便的海绵纸代替笨重的长木板,教师用一个普通的篮子就可以把20个分组实验器材提到教室来了,而且它的课堂操作性更强,因为它们间的摩擦力更大,可以更好地减小实验的相对误差,是一个很大的实验亮点突破。而且通过笔者的精心设置,把该分组实验分成三部分来进行:
  实验1:木块与海绵纸(左边2组)或 木块与白纸(右边2组)间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2:木块(加2个钩码)与海绵纸间,在海绵的拉动速度不变时,改变接触面积,体会摩擦力有无变化
  实验3:木块(加2个钩码)与海绵纸间,在接触面积不变时,改变海绵的拉动速度,体会摩擦力有无变化
  在分组实验中,每位学生都热情地参与其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讨论和处理,自然地达成知识目标,非常地流畅。其实这里在进行着本课的知识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动摩擦因素只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而跟接触面积、相对运动速度无关。因此教师若能努力、精心地创设出实验,并且又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提升,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一些学生慢慢地就会觉得:物理真是一门实用的、有趣的科学,学好它真的很有必要,我很喜欢。这样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目了然的。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实验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关论文

摩擦力课堂教学摩擦课堂物理作用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试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审计的
以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新时代税收职能作用拓展趋向与助力服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