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浅谈

   一.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分析
   从中国报告大厅年,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10岁以下人群占比为16.1%,城市新增学生网民占比54.2%。青少年运用网络获取更广泛、详尽的知识是值得欣喜的。但网络已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瘾、网络诈骗等等网络垃圾正在毒害我们的青少年。在人生观、是非判断能力正在形成的时期,没有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很容易使青少年走上歧途。
   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从心理角度看,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从生理角度看,孩子处于即将步入青春期的阶段,开始对异性有懵懂的意识。在这个阶段里,因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引导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心理辅导的缺失和网络影响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以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第一,心理辅导工作缺失。我国家庭的父母和教师对于孩子人生观和对事物是非判断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孩子的学习生活相对国外教育枯燥很多,学习成绩几乎成为评判一个学生优劣程度的唯一标准。家庭和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偏低,使得孩子在成长阶段应该接受的道德教育、个性的充分展示等很大程度上被忽略。
   第二,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大量充斥色情、暴力、凶杀等网络糟粕。尽管国家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防火墙等形式规避这些内容,但金钱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和无利不趋的内容发布者却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内容以游戏、视频等形式包装重新散布在网络当中。而教育系统和家庭也并未对青少年的叛逆及好奇心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越规避内容越多,越规避青少年越想看的恶性循环。青少年在并未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力之前,没有正确的引导将很容易使孩子们接触并沉迷于不良内容无法自拔。
   第三,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学校和家庭均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引导者。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样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家长和学校教育的恐惧心理,“请家长”成为孩子们心中永远的痛。更多的情况是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家庭两方互相推卸责任。这正是因为学校与家庭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家庭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里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二.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处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足够得认识。可喜的是,各地方教育局已经着手在各小学内设立心理辅导室,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但在大部分偏远地区,该工作还迟迟未落到实处。了解学生心中所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应对学生在成长阶段出现的叛逆、好奇等等心理是工作的重点。学生心理健康应随素质教育一同普及。在各学校补充师资力量的同时,应发掘更多的心理学教育人才,设立小学生心理健康(卫生)科目,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建立健全完整的学校家庭沟通渠道。不能等学生已经产生心理问题才以“请家长”的方法解决。学校方面,可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家长学习班、定期家长会的方式,和家庭建立起长期沟通渠道。对每个孩子所出现的问题都应以正确的态度应对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而不是首先推卸责任。让孩子彻底不害怕“请家长”,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和学校沟通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家庭方面,引导和沟通的方式要远远好于责骂和殴打。家长通过学校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当发现心理问题产生后,及时与学校方面进行沟通,通过学校的专业心理辅导工作和家庭正确引导解决问题。这要求学校和家庭都有足够意识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心理成长上。
   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们的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在成长阶段将遭受它的种种考验。迅速适应大环境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的关键。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将任重而道远。

相关论文

心理健康青少年互联网环境心理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