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探讨高职日语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51-01
  一、国内校企合作的起源与发展
  白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二、高职日语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校企合作教育在众多职业院校中迅猛展开,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受到追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今天,社会对高等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复合型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校企合作教育无疑也为高等院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随着中日交流的日趋频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而向社会、而对市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方针。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夯实,更要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日语专业,由于语言学专业本身的特点要求过分理论知识的掌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偏低。
  三、高职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企业所需日语专业人才人数有限,使得大批学生入企业实习难以实现
  目前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学校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很难实现各专业的真正对口合作这一现象,且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大部分企业所需人数都较少,一般企业能招聘5个日语专业的学生就已经是比较大型的企业了,普通外贸公司所招人数有限且对招聘员工要求较高,如果只是招聘一两个学生,对于学校而言又较难管理,所以在人数这一点上,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大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往往一个年级有200人左右,这样就很难实现与对口企业的合作。
  (二)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所以在课程上,除了专业课程以外,必然会有一系列利于学生全而发展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有时候科目太多,不但会使得一些专业课程无法开展,也会让学生在这些课程上花费较多精力,使得学生用于专业课程的时间减少。学校一般是按照传统的课程来开设,有些课程在以后的实习和就业中根本用不上,如:日语古文鉴赏等。再加上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学校从教,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设置课程的问题上难免会有不足,如果要发展好校企合作这条路,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
  (三)学校如何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后,让企业参与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专业课程设置是巩固合作的有效手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首先需要进行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处于人才使用第一线的企业最能了解人才市场的真正需求,企业的参与可以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清晰,职业能力培养内容更加明确。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绝不能单纯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需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这一模块的课程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建议,设置真正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并进一步让其保持动态体系,即根据市场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定期实施课程调整。在与合作企业关于课程设置的探讨过程中,当企业意识到合作的“双赢”后,就能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在校企联动合作推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专业教师向“双师”转型,具体包括以下形式:1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对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同时聘请企业专家针对这些方而提出参考意见。2.安排专业课教师下到企业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最终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转型。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建立订单班,实训社等手段加强校企合作,也可以在企业设立“厂中校”,给企业需要学校日语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关论文

日语专业校企日语高职策略合作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试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