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22例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or wound heal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terventions. Methods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adverse clinical nursing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22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implement targeted for poor healing of incision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patient recovered from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s: cesarean section; The wound; Poor healing.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也增加了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让产妇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情,对母婴健康均不利。近年来,我院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术后给予多方位临床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22例作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年龄24-40岁,平均(33.4±1.3)岁,孕周38-42周,平均(40.3±0.1)周,其中纵切口9例、横切口13例,切口感染10例、切口血肿7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
  1.2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中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标准即为:(1)脂肪液化: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处有淡红色液体或淡黄色液体溢出,可见脂肪滴,无发热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2)切口感染:伴有发热症状,切口部位红肿、疼痛、白细胞数量增加,切口处有黄色脓性液体流出。
  1.3方法
  (1)治疗方法。中度切口不良患者局部疼痛、红肿现象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辅以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若黄色液体渗出量较多,也应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定期探查皮下组织,或用过氧化氢等药物冲洗患处,每日更换1次药物,将不新鲜的坏死组织与异物及时清净,并用0.1%雷佛奴尔纱条引流,直至无黄色液体流出为止。部分切口脓肿局限患者,需用空针抽出,在用抗生素治疗。
  (2)护理方法
  ①切口护理。通常情况下,剖宫产术后5-7d即可将缝线拆除,2-3d切口疼痛感减轻。若3d后患者依旧感觉切口严重疼痛,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清洁切口处皮肤时,就应查看患者切口有无灼热、红肿、疼痛、黄色液体流出等,并定期测量患者体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针对性治疗。此外,术后应重点加强对肥胖者的切口观察,肥胖患者术后易出现脂肪液化,增加切口感染几率,需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本文中5例脂肪液化患者及时将切口处缝线拆除,做好坏死组织清理工作,定期换药,切口处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一日二次,加快切口愈合速度。
  ②心理护理。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不仅要承担起哺乳的责任,还要照顾新生儿,承受起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他们会产生烦躁、紧张、焦虑、失眠、不思饮食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心平气和的为患者解释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多安慰患者、取得病患信任,让他们保持积极的、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③饮食护理。手术切口较大,严重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需及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并适量添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等,促进排便,提升人体机能免疫能力与新陈代谢能力,加快切口愈合速度。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应科学调整食谱,合理膳食。
  1.4疗效判定标准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程度分作3级,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切口部位皮肤轻微疼痛、红肿,伴有少量液体流出;中度:切口疼痛明显,皮肤红肿范围低于5.0cm,有黄色液体流出;重度:切口疼痛,皮肤红肿范围大于5.0cm,切口处有黄色液体流出,手术切口裂开至筋膜层。并将患者愈合情况分作4级。痊愈:渗液、红肿、切口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愈合不良程度从重度下降至轻度;有效:愈合不良程度从重度下降至中度;无效:护理后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或病情愈严重。
  2结果
  本次调查的22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总有效率100%。
  3讨论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受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肥胖情况、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相关资料研究数据表明[2],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为1.8%-4.4%。通常情况下,正常妇女阴道内寄存了大量细菌,尤其是在妊娠晚期与产后,宫颈粘液栓与阴道自净作用遭受破坏,在阴道检查过程中,阴道中的条件致病菌细菌会涌入宫腔、羊膜腔中,当剖宫产娩出胎儿时,细菌在切口处繁殖出现感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因此,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术室内消毒工作,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此外,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横切口,降低缝合张力,并使用松紧合适的缝线缝合切口,缝线要疏密适当、松紧适宜。同时,手术时,若高频电刀局部温度超过200-1000℃,在切开皮下组织的同时极可能会灼伤浅表性脂肪组织,部分脂肪组织也会因热损伤出现变性坏死,增加了脂肪液化的危险性。因此作者认为,剖宫产术中,一定要仔细、认真操作,控制好高频电刀温度,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大量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可促患者尽早康复,如郭桂英[3]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中针对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对症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后患者均出院,无1例病情加重。因此,作者认为针对自愿选择剖宫产或因某些因素而不得不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术后还需从心理、环境、饮食等多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护理,将切口感染率降至最低。本文中的22例患者均痊愈后出院,总有效率100%,与他人文献研究内容相比,更全面、更具体,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更符合临床“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要求,可让患者尽早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论文

术后护理患者伤口不良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及措施研究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试论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