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健康教育对社区血脂异常患者行为干预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社区血脂异常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90例受试者不受用任何教育方法,干预组90例受试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两组受试者教育前体重指数BMI、腰围WC、运动、应对生活不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受试者教育后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社区血脂异常人群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WS-024
  血脂异常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在机体中无法正常分解而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现象称为高脂血症 [1]。我国 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2]。其中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成为血脂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3]。社区慢性病管理日渐重要,心脑血管的防治从血脂开始,血脂水平和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该研究以社区护理健康为基准,探索一条依从性高,参与积极性强的慢病管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光塔街社区门诊就诊并建立档案的低中危高脂血症患者180例。
  诊断依据:①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6]:TC≥5.18mmol/L,或LDL≥3.37mmol/L,或TG≥1.67mmol/L,以禁食10-12h静脉血测定值为标准。②Framingham危险评分属低中危组。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①、②点;年龄≥30岁;排除原发性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减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无明显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未经药物治疗或已停用降脂药物半年以上;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急性病、精神病、糖尿病并发症;明显脏器功能障碍;不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组干预方案:1.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2.改变不合理饮食行为指导:在推荐食谱的基础上,结合个体运动特点及饮食习惯,制定出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 3.适量运动:根据不同运动爱好并结合个体目前情况给予运动处方4.强化和监督教育:根据运动爱好组成运动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和监督工作,对该表不良行为做得好的给予鼓励 5.门诊随访和个别强化指导:采用讲座、高脂血症非药物干预手册、面对面的个别指导、病人及家属座谈、门诊随访。2周/次,连续6次,每次45-60min。1月/次门诊个别强化指导,每次活动进行登记,缺席者补课。
  1.2研究内容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入组时及3个月后记录体重指数BMI、腰围WC、运动方式、并记录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资料。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用以测量事件的应对方式,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20 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 1-12 组成,重点反映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 13-20 组成,重点反映消极应对的特点。问卷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 4 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 0、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好一种作答。计算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净差异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组间比较均 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干预组经过3个月的综合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
  干预组干预前后运动人数的自身比较,参加运动的人数由原来的61(67.8%)上升为90(100%)P<0.01 差异显著;对照组开始与结束时运动人数的自身比较,参加运动的人数由原来的63(70.0%)变为66(73.3%),P>0.05 无显著差异。干预组选择运动方式与干预前自身比较,跑步、游泳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步 P<0.01 差异显著;对照组运动方式与开始时自身比较均 P>0.05无显著差异。
  干预前两组的简易应对方式组间比较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 P>0.05 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几个世纪来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不断在发生变化,也不断在调整医学的方向:曾经以感染、营养不良为主,但目前行为或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疾病谱和死亡谱的重要因素。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其中高血压占 14%,高脂血症 50%(其中 40 岁以下占 25%),脂肪肝占 24%。国外权威研究提示,TC、TG、LDL-C的升高,或者HDL-C的降低均使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社会中,每降低血胆固醇(TC)1%,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 2%;血胆固醇每下降 10%,冠心病死亡率降低 13%~14% [4],其中控制普通人群血脂异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Christopher M Rei[5]在2005年提出一个新观点: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生活方式以及能够解释并预测,按照这些危险因素的权重值排序如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血总胆固醇水平降低 20%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30%[6]。为了减低TC,TG,LDL-C,同时升高HDL,有研究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很好的效果[7]。   研究发现,3次/周、2h/次的有氧运动可使血 TC、LDL-C、TG 的浓度降低更大,并可防止由于低脂饮食导致的 HDL-C 下降,且独立于饮食和体重改变之外。当没有饮食和体重干预的情况下,运动可创造一种对血脂代谢特别有益的生理状态,而且运动+饮食治疗可降低 LDL-C,而无 HDL-C 降低的副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起作用。
  本研究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对社区血脂异常人群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经过3个月的综合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干预前后运动人数的自身比较,参加运动的人数由原来的61(67.8%)上升为90(100%)P<0.01 差异显著;对照组开始与结束时运动人数的自身比较,参加运动的人数由原来的63(70.0%)变为66(73.3%),P>0.05 无显著差异。干预组选择运动方式与干预前自身比较,跑步、游泳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步 P<0.01 差异显著;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无明显差异。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卫生宣传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通过本研究,笔者建议以城市社区居民为宣教对象,进入各大机关团体,集中授课,定期面对面交流,以降低血脂水平、防治血脂异常为目的,应该可以取得瞩目效果,更多研究还有待后人发掘。

相关论文

健康教育血脂护理患者异常行为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浅析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分析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女性消费行为与网络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试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