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韩国文学作品《赤道》的作品构造和社会意识分析

  作者简介:王赛,山东省青岛大学韩语系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01
  一、前言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从作品构造和社会意识方面着手。分析作品本身的构造能够使其更加正确地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社会意识。因为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现象的反应,所以不应避开社会意识而只谈作品构造。在社会意识层面分析作品结构会更加明确。
  二、《赤道》的研究原因
  (一)《赤道》是玄镇健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以所处时代为舞台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二)当时由于固有观念的限制,对《赤道》的研究只是简单涉及。
  (三)《赤道》大多是被作为涉及“性问题”作品来探讨,其重要性相对被忽略。
  (四)《赤道》是对理解作者文学体系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三、构造分析-三角关系的连续
  作品构造是以人物的三角关系连续来完成的。一个女人两个男人和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这些人物关系中的纠葛构成了人物的三角关系(共有7组三角关系)。 而作品的文章结构基本分为6个部分即:基本事件;使主要故事展开的基本设定;引向全文高潮的事件;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事态变化,结尾。
  金耀海是人物关系的中心。作品开端的事件是为了吸引读者对接下来的连锁式关系产生兴趣。事态发展过程中作品的秩序、多样性、统一性都有体现。作品中三角关系的连锁性呈现了一种新的样态。人物三角关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即是变化的形态。
  《赤道》并不是单纯的爱情小说。它不仅展开了较为广泛的人物关系,也提供了以此来理解当时社会变化的视角。文章中出现的朴丙日和金尚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势力的中心。
  四、构造分析-虚伪和真实
  本作品由场景的连续构成。文章叙述按照从现在到未来的变化顺序,没有倒叙或插叙的手法。作品在最开始的设置是通过朴金二人的矛盾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的几个谜团引导读者揭开真相。在语言手法上,只以旁观者口吻叙述的方式也体现了恩珠悲剧的必然。在结尾阶段,三人关系构成重要因素。
  朴恩珠的人物形象分析:她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遭受金耀海的侵犯成为其人生变化的契机。从自杀未遂到最后跟随革命志士远赴海外,这是她从虚伪浮华生活中觉醒并成长为有独立自主意识女性的过程,选择了人生真与善的过程。
  明花的人物形象分析:明花与朴只是肉体关系,以此换取未来生活的金钱。她对金有着牺牲自我的爱情。文章最后她的行为也是她个人意志的明确体现。个人解放是她从不绝望的动力的目标。
  通过本作品的结构和人物设置,读者最开始由于兴趣而阅读,在此过程中将隐藏的真相挖掘出来。不仅使读者理解作品呈现的现实和真实,也能由此获得启示而审视自我行为。因此这部作品能够让人获得更正自我提升自我的启迪。
  五、社会意识-两种势力的对立
  (一)朴丙日:他是与日本势力勾结的资本家。将所有的问题用钱衡量和解决,要求所有人按照他的规则行事。
  (二)元石浩:在朴的势力下苟且偷生,凡事只考虑自身利益。
  朴的势力越扩张,元就越弱小。这种人物设置代表了日本统治时期许多的资本金与其走狗。
  (一)金尚烈:为民族解放而站的斗士。以他为代表的这群人的斗争是民族与个人的希望。这也是当时社会民族解放战争中值得赞扬的民族精神的代表。
  (二)金耀海:有热情却缺少指引的普通民众。虽怀有热情和志向,却不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当时社会有许多此类普通民众和青年知识分子,所以需要有金尚烈这样的领导者来指引方向。
  以上两种势力中,以朴为中心的反民族(否定)势力和以金尚烈为中心的民族(肯定)势力。否定势力以金钱为一切基准和目标,而肯定势力则是领导者与民众共同发挥最大能力来挽救民族和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品中出现的3个女性人物都在两种势力中存在并变换了所属势力。也因这3个人物,两种势力的区别更为鲜明,矛盾也更为激化。肯定势力人物都为了民族而肩负使命,怀着希望努力奋斗。而否定和肯定势力在道德观方面的根本性差别也在于此。
  六、社会意识-斗争辩证法
  斗争分为盲目斗争、有目的消极斗争、有目的积极斗争三种。
  (一)盲目斗争:1.金耀海。杀害朴未遂而入狱-对朴行为的反抗结果。出狱后强暴朴的妹妹恩珠-报复朴陷害自己入狱的结果2.朴恩珠。自杀-对朴丙日只顾自身名誉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抗争结果。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盲目斗争是只因一时冲动而发泄自我愤怒的愚蠢行为。
  (二)有目的消极斗争:明花。表面一切服从朴,实际是为了攫取更多钱财来支持爱人。这种斗争是利用现有资源的抗争方法。在艰难而险恶的社会中运用这种斗争方式需要有绝对的智慧。
  (三)积极斗争:金尚烈。与日本势力为敌,为了民族解放而站。金的出现也使得后来明花,恩珠都走上了积极斗争的道路。消极斗争是积极斗争的准备阶段。
  辩证关系:
  (一)把握全局,控制自我情绪,要根据自己的处境和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斗争方式,这是有目的消极斗争的智慧所在。
  (二)将盲目斗争的热情和消极斗争的智慧相结合,做出必要行动的是积极抗争法。
  (三)作者本人也是消极抗争的代表。但在这部作品创作时指出了消极斗争的限制和弊端,暗示着应选择积极斗争方式。
  七、结论
  《赤道》以其与通俗爱情小说相似的作品构造体现了担负民族解放使命的社会意识。人物三角关系的不断变化也成为新的人物设置样态。作品中两种势力的对立,三种斗争方法的比较与辩证关系,都说明了作品构造与社会意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想如实解析作品就要首先分析其构造。作品构造的分析方法是文学研究的命脉和探究方向。作品构造与社会意识是相互依存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作品研究的原则。
  根据此原则分析和评价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任务,本文将《赤道》的作品构造和体现的社会意识相结合作出分析,旨在深入明确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时代意义。

相关论文

社会意识作品韩国文学作品意识
探析动画视听设计元素在日式动画作品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浅谈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学生战术意识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
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