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专利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应用型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专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专利工作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专利工作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量的不足和质的不高。
  (一)专利拥有量偏少,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位很不相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具备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专利申请等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还很欠缺,远远未能相应跟上。以江苏省为例,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1所,其中高职院校82所,远超高校总数一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提供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利总数121935项,而高职院校专利总数仅为11234项,占全省高校的9.2%。高职院校的数量过半,但专利拥有量的占比却如此之低,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位和所肩负的职责很不相适应。
  (二)专利的技术内涵质量不高,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比重较低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提供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江苏省高职院校共获得专利11234件,其中发明专利3809件,实用新型专利5154件,外观专利2274件,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33.9%,而本科院校的这项数据高达72.7%。可见高职院校上档次、上质量的专利申请明显不足,特别是最能体现科技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的申请更是少之又少。
  (三)专利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不利于专利工作的良性发展
  专利实施是发明创造的根本目的,使专利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申请专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专利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申请量逐年提高,但专利的转化率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专利技术得不到实施,难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明得不到回报,难以调动发明人的积极性,造成专利申请和拥有成为一种行政措施,而不是利益鞭策下的主动选择,严重扭曲了专利的价值,也扭曲专利的激励作用,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专利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制约高职院校专利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专利意识和相关专利知识,申请专利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师生对专利申请还存在一种神秘感、畏惧感,觉得申请专利对他们来说高不可攀,因此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或不敢涉及专利申请,常常失去申请专利的最佳时机。此外,有的教师由于缺少相关专利知识,在取得一项科技成果后,急于发表论文、成果鉴定、申请各种科技奖励等,研究成果大多以论文形式发表,丧失作为专利的保密性,而不能成功申请专利,导致自身知识产权的流失。
  (二)缺少专利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制定针对专利工作的管理办法,对教师从事专利创新缺乏规范和引导,教师常常因为无章可循,不知道如何着手申请专利而放弃申请专利保护的机会。重(论文、著作等)成果轻专利的现象较为严重,在职称评定、科研工作量统计和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时,普遍重视论文、著作、鉴定成果和获奖以及科研课题经费,而对专利进行评定指标的条款较为少见,专利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有专利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在专利工作上得不到必要的引导和激励,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缺乏明确的专利评价标准和通畅的专利转化渠道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工作还是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来评价,数量成为评定高职院校专利工作、专利综合实力的标准,而在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上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有的专利技术含量较低,不成熟,难于实现产业化,技术转移比较难以实现。由于学校的科研不直接面对市场,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有闭门造车现象,使得有的专利虽然技术含量很高,确实具有很好的超前性,但并非当前市场所需,不能吸引企业投资,只能纸上谈兵。有一些专利确实可以转化,但由于高职院校自身转化专利的能力较弱,对外通过企业转化专利的渠道还不畅通,专利成果仍然难以转化,导致科技与市场严重脱节,也制约了高职院校专利工作的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专利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专利管理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的专利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专利管理的机构和接受过正规专利知识教育和培训的专业管理人员,专利工作大多由科研处兼管,很多高职科研管理人员自身掌握的专利知识就很匮乏,不能为师生的专利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支持,造成专利工作上的一些盲区。
  三、高职院校专利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高职院校专利工作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普及专利知识,强化专利意识
  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全校师生,特别是学校的领导、科技负责人、专利管理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师生员工中广泛普及专利知识,强化专利保护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如编印专利知识手册给大家学习参考;定期邀请专家举办专利知识讲座、开展专利咨询活动,分学科进行不同层次的专利知识培训。对有专利申报经验的人员进行深度培训,鼓励其申报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提高申报专利的内涵质量,等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校形成申报专利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完善专利管理措施,提供专利工作制度保障   从对职务专利的界定、专利权的归属、申请专利的流程、专利的实施与转让、学院对专利的奖励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专利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专利工作管理制度,使专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三)加大专利专项资金投入,建立专利激励机制
  学校应设立专利专项资金用于专利的申请、维持、管理、实施以及对发明人的奖励,在专利申请成功并进行技术转让产生经济效益后再将前期投入的经费返回,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专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中对专利成果予以认可,并适当增加专利成果的指标和权重,提高专利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申报专利的热情。
  (四)多措并举,提高专利成果的转化率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科研项目选题、申报以及项目研究过程中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由企业根据市场提出技术需求,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的研发力量,形成的专利技术成果可以由企业在高职院校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中试和产业化研究。其次,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增加专利产业化在评价指标中的权重,而不是仅通过专利申请或授权的数量简单进行评价。再次,高职院校要做好已有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参加技术博览会、产品交易会等手段着力推出专利技术,做好与生产厂家和技术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专利技术尽快转让及产业化。此外,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研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当好科技人员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及时向科技人员反应市场需求,对于无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应在研究早期即对科技人员进行提醒,使其研究项目更加接近市场、更加接近企业。
  (五)加强专利管理机构建设,培养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
  从高职院校专利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设立独立的专利管理机构,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成果转化,规避技术风险等。要建立完善的专利人才培训机制,不断培育出具备扎实的理工科背景、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并懂得专利运营的专利管理人员,提高学校专利管理工作水平。当然,专利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看,加强和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合作,委托代理机构为学校的专利工作做好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四、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利工作起步不久,随着高职院校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加,专利工作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认真研究解决。
  专利工作是增强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综合实力及行业竞争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将专利申请作为高职院校科研特色,进一步提升专利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促进高职院校的专利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关论文

高职对策院校专利分析研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