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以微博为载体开拓高校团学工作新阵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199-02
  随着网络媒体新时代的到来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被接受并广泛普及,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微博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高校团学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微博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新媒体传媒工具,能否成为以及如何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载体,如何利用微博来开展团学工作是摆在高校团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结合微博的功能与特性,从实际团学工作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为团学工作服务。
  一、微博的主要功能
  微博是一种现代信息科技的舶来品,其英文表述为Micro Blog,直译成中文应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发文长度有限是其最主要特征,即不得超过140 个字符。除了在表现形式方面区别于传统博客外,其在功能方面也与传统博客有着显著的区别,微博的“关注”、“评论”、“转发”、“提到”、“话题”等功能,赋予了微博强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优势。
  “关注”功能是指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微博用户,成为对方“粉丝”,即时看到他所发布的信息,此功能会形成三种用户人际关系:关注你的人(粉丝),你关注的人,以及互相关注的人。“评论”,是指将自己对于微博的想法以“评论”的形式给予回复,区别于传统博客的“评论”,微博用户所发布的评论除了会显示在本条微博中外,还可以通过“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形成一条新的微博,这样一条微博可以引发成千上万人的“多重评论”。所谓“转发”,是指将自己所感兴趣的微博以一条新微博的形式进行发布,转发的微博内容可以是未加评论的,也可以是被评论过的,借助“关注”及“评论”,一条微博信息可以在成几何倍数的微博用户中进行“多重转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到”是在发布某条微博时,在用户名前加上“@”符号,以此提醒该用户主动查看该条微博,加强了微博使用者交流的主动性。“话题”功能,是指在两个“#”符号中间加入话题文字形成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微博的使用者所关注的话题,还可以在搜索功能中对该话题进行搜索,了解微博用户对此话题的不同意见。某种程度上,话题功能可以实时显现出用户对某一公共事件、生活体验等的关注热度和态度。
  二、以微博为载体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博日益成为学生群体易于接受和使用的新媒体
  2013年开始微博进入了成熟期,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 873万,占网民比例的54.7%。网民中56.1%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而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高达25.1%,数据表明,学生群体乐于使用和接受微博这一新媒体,这对微博的发展在有形无形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普及和推广作用。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使用率非常高,几乎人手必备,而他们更注重手机除了接听电话、收发短信以外的功能,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也乐于将生活中即刻发生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媒体进行沟通分享,微博的功能恰恰契合了他们的这一需求,为这一新媒体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载体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微博具备成为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载体的独特优势
  共青团工作要求紧扣时事热点,以多样灵活、广大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微博较之传统微博,将发布信息的文字数控制在140个字以内,而且可通过客户端随时进行发布和浏览。140字既能承载传达信息的基本要求,又能保证传递的信息精练简明,有较强的主题和针对性。发布者不需要有较高的文字编撰能力,只需将自己的想法简要描述,配上图片进行发布即可。这一信息载体形式,保证了微博信息的发布具有时效性。同时,简便易操作的发布形式吸引了更多青年学生以此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念想法。这与共青团工作灵活地开展方式相吻合,也极大地方便高效共青团工作者全面便捷地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共青团工作的对象为广大青年,他们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强烈赋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意愿。传统的共青团工作开展模式下,信息和话语权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青年学生被动参加,缺乏自由的沟通表达渠道和话语权。然而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要倡导倾听青年的声音,要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微博作为一种公认的自媒体,将工作的主客体拉到了同一对话平台上,双方都有充分的话语权,它允许主客体对等地发起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讨论,并且这种讨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是极为交互和发散的,讨论的参与者也是极为广泛和不受限制的,这更加便于双方表达真实的思想,有利于双方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通过多重功能搭建起工作者与青年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双方的互动交流。
  三、以微博为载体创新共青团工作的合理途径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团学队伍的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熟知青年团员的需求,顺应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的浪潮袭来时,团学工作者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以微博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合理途径,现实与虚拟两条渠道互补,拉近与青年学生间的距离,全方位掌握青年学生动态。   (一)用微博发出声音,搭建共青团与大学生沟通的新桥梁
  据《中国青年报》统计,截至2011年6月20日,全国已有403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微博,包括学校官方微博、招办微博、院系微博等;全国有200余所高校在腾讯开通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认证,各高校招生办、高校所属机构、高校各院系、社团、学生会在腾讯开通微博并做认证的有800 多个。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高校共青团需要迅速搭建官方微博平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最新的团组织动态进行展示。微博具有快捷的时效性和广泛的辐射性,借助这一载体,可以将团内动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达到让广大青年学生即时了解共青团的最新动态。同时,积极鼓励各级团总支、团支部、社团以开通官方微博,以微博来发出声音。
  作为官方微博,要避免形同虚设或与官方网站的智能重复,不能流于形式,将微博作为发布信息、咨询的简单平台,要代表广大青年的心声,贴近广大青年的日常学习生活,140字的内容可以采用活泼生动、易于接受的方式,如近期网络流行的“甄体”、“陈欧体”,用微博发出青年感兴趣的声音,拉近共青团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搭建一座新的桥梁。
  (二)用微博倾听心声,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相比较于传统媒体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微博具有双向交流特性,青年在微博平台上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在关注、转发、话题等功能的灵活运用下,团组织不仅可以“发出声音”,还可以通过关注青年的微博、浏览青年学生的评论,发起青年感兴趣的话题等功能,主动深化在微博平台与青年的交流互动,积极参与到青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倾听青年的声音,了解青年的想法。
  近年来,多所高校团组织积极运用微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团委积极鼓励各级团组织以微博等各类新媒体方式来开展工作,各级团组织抓住时政热点、校园关键事件,在为十八大寄语、为我校更名寄语、弘扬雷锋精神、关注两会等各类相关活动中积极使用微博平台,互动方式简单易操作,得到了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校园文娱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微博墙实时与现场参与者互动,形成台上台下、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三)用微博引领青年,成为青年思想动态的引导者
  微博这一载体为青年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也成为共青团掌握青年舆情动态的第一手依据。以往传统的舆情调研方式或多或少会让学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而微博的自由言论空间为舆情的客观监测提供了可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当下的思想动向,为团工作在引领青年思想动态中提供了支持。
  为了突出引导功能,还需要重点培养骨干力量,树立“微博意见领袖”,挖掘校园中的微博红人,让他们成为校园舆论的“名人”,借助名人的效应来团结一切力量,维护大局稳定。在共青团面临网络危机的关键时刻,依靠“微博意见领袖”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掌控事态发展的趋势,形成舆论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而言之,微博具有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新载体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其优势,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注入新的色彩,构建微博时代下的共青团工作模式,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值得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关论文

团学工作载体高校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