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分析教学设计对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授课之前最核心的准备内容。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丰富的世界,反之,就会让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感受更多的乏味与无助。所以教学设计对于知识传递与授课效果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设计是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和思考的,设计内容不仅涉及学科知识,更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假设并加以解释,可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甚至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过程,教育工作无小事,教育工作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所以这就对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心态,甚至是思考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二、关于教学知识
  教学知识其实不单单指学科知识,它是以学科知识为主,多种知识和技能为辅的综合性知识。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一并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相反,对于经验比较少的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在学生接受能力上考究不完全,不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或者说无法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就导致教学知识的传递率下降,也无法保证良好的授课效果。
  三、教学设计对数学教学知识的影响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应付考试的学习,更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实行多年,导致很多学生将很多学科功利化,完全失去对学科的兴趣,而只是知道考了高分可以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内涵。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会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甚至有的高考状元就会做题,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事实上,真正的高分是能够应付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情的游刃有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和传授。下面具体来说说教学设计对于数学知识传授的影响:
  1.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然后运用知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老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去理解知识,通过一定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技巧有效与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对接,然后为他们带去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据科学调查显示,要想加深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会让学生更感兴趣,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脑电波,开动他们的大脑思维,一旦知识体系在学生大脑中录用过,学生就会对此信息更加有影响,对学生大脑细胞特殊的突触刺激越多,印象就会越深,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刻。
  自古以来的教育学家都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播: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断探索人生的奥秘;佛家经典书籍《心经》也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为学员答疑解惑;我国古代的著名书籍《论语》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问答方式记录的孔子的教学笔记。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展开思考,然后回答他们的问题,然而也比较困难,因为当前,很多学科很多知识被划分的非常详细,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体系,所以在传授起来就需要更全面也必须更适合这个年龄的接受度,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就会越高。
  2.提升教师在教学授课中的技巧
  凡事都有技巧,如果只是粗鲁的将知识倾泻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表面上是完成了授课任务,但是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完全接受,甚至接受的十分痛苦。这样的教育无法称之为教育,只能说是工作而已。故此,教师在授课技巧方面就必须不断提升,并加以精进。对于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难度比较大。所以一方面,教师需要将自己对于各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告诉学生,并通过大量的模拟问题鼓励学生学会使用新的思维模式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能力范畴,鼓励学生要在分析中思考,在学习中提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数学本身就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智力特点,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整理、假设、推理等得出结论,同时要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把握课本知识进度的设计方式,以基础知识为根基,扩展知识为枝叶,不断地将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从而实现整体部分高度统一,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通过案例探索教学设计对于数学知识的影响
  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例如:为了解决学生在解答几何计算题时常常容易失“根”的问题,本人专题设计了一组多解几何计算题。通过解答,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三类容易失“根”的几何计算题。一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几何概念。二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位置关系。三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对应关系。经过这样的情境探究过程,学生们印象深刻,较好地解决了“漏解”的问题。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关论文

教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数学影响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浅谈办公自动化发展对现代文秘工作的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办公自动化发展对现代文秘工作的影响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