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公民意识培养实效性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5-01
  1 围绕公民意识培养,优化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节点,学生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一部分人进入社会、另一部分人则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这两种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具体知识能力掌握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都必须要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打好公民意识的基础,掌握进入社会及接受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的公民素养。为了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为分数而教,为分数而学”目标给公民意识培养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围绕公民意识的培养,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让课程教育有的放矢。思想品德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必理健康、国情国策、法律法规等众多内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的公民知识和能力,但是无论教学内容如何排布,思想品德课程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公民意识也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目标设计中就要体现出这一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如果只重视总目标而忽略目标的具体化,就会是公民意识教育流于泛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也难进行操作。
  良好的教育目的要符合这条标准:第一是所确定的教育目标必须符合现实情况的要求;第二是目标要灵活,能够适应现实而进行变更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第三是目标要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展开。根据这条标准的导向,在思想品德课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上也就有相应的设计标准。
  2 课时教学目标要体现公民意识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从教育理想目标出发,展现给学生的都是培养道德圣人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为目标的内容,教学目标要发挥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但是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还要起到开阔学生思维和行动的作用,要为问题解决而导航,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对角度思考,得出多个符合逻辑的答案,拓展学生探索和想象的空间。同时,课时教学目标是整个学科教学目标的战略组成部分,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学科教学目标要通过每一个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得到实现。真实的道德冲突,往往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发生矛盾,学生需要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来达成自己的到的目标。因此,课时教学目标是设计要能够渗透和体现出学科教学目标,这不是简单的细化,而是从目标的战略意义上的具体化和展开。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方式,主要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身也发展水平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既包括了教师的教法也包括了学生的学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仅涉及到教师如何教,更关注到学生如何学。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探究法和情感体验法。随着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结合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创新出一些本身就蕴含公民意识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结合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巧展了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而且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这对于公民意识培养十分有效的手段。
  3 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思想品德课程将总目标设置为“做合格公民”,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是课程内容,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目标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要将公民意识的内涵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去。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3框“难报三春晖”为例。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领域,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最初都是从学会与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相处开始的,送种与家庭成员的想出经验是今后学生提升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因此选取这一部分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实践活动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教材内容选取的渊源来看,来源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关家庭美德的规定,以及《婚姻法》中对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规定,这部分内容对于强化学生公民意识中的责任意识具有很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所制定的目标是: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根据之前对于课程目标具体化和立体化的要求,这个目标又可细化为三维目标: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要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理所应当受到子女无条件的孝敬,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不孝敬父母长辈不仅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严重事件中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讲授和探讨,增加学生反思环节,例如:对于父母而言,无论我们长大与否,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孩子,永远需要他们的关爱和保护。但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常被我们误解为“约束”,对我们的嘘寒问暖常被我们斥为“罗嗦”,我们不耐烦的表情和叛逆的言语常常伤害了父母的关爱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看,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拒绝过父母的关爱,伤害他们的情感?请同学们做一做自我调查,用表格的形式来列举出那些事平常父母关爱你的表现,以及你平时又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通过这种反思和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孝敬这一事项上的不足。再次,结合课堂教学反馈增加课后实践活动,例如:“给父母写封感谢信”“我为爸妈洗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在与父母实际相处中加深感恩和责任意识。同时,在这种主题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有助于间接改善家庭教育的氛围,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父母能认识到孩子的自主想法,更加融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关论文

实效性品德公民意识
论公民道德沦丧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西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学校公民教育对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看公民意识的培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浅谈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学生战术意识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