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一、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阐释
  (一)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也显示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多元文化这一问题。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辞海》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研究对象的,它从根本上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根本政治经济利益。”①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表现如下:
  1、统治阶级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在我国具体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2、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有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封建制度已经推翻,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企图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一定要注意防范。
  3、潮流中的意识形态,互联网文化、大众文化新兴文化对广大群众很具影响力,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积极地意义,但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和消极意义。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心力的弱化
  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互联网络世代的来临更加加速了文化、政治、经济等的快速、广泛地交流传播。外来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区别于本土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新鲜血液的注入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骚动,带来不安。如果引导不当,则会导致外来文化颠覆主流文化的现象,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将遭受多元文化的消解。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处于指导地位。改革开放的发展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文化领域中有关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都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因此我们要关注并及时认清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给牢牢坚守住。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认同感的降低
  1、在宣传教育制度上,出现以下问题:首先,专业领域的相关学者,积极提倡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理论,并根据发展等理论来抨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电影、书籍等文艺项目的参与度、收视率、发行量相对于韩流、好莱坞、日本动漫的受追捧程度显得不容乐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冷漠、淡然的态度。最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际效果不佳,重形式轻内容,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教育内容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共鸣。
  2、文化全球化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信息的快速更新打破了以往时空的隔阂,让本就缺乏自控力的人们单靠自己的本能评价标准来审核信息,本身就容易导致思想异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国外的精神产品,非理性的崇拜、头脑发热性的追逐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在到处被外来文化充斥的市场中,急需相关的规则、制度出台来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的培养。让人们在消费外来文化精神食粮的同时,不忘关注民族文化。
  3、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地狱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会心理不平衡,并引发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质疑。其次,近些年频繁爆出的党内高官贪污腐败的事实,虽然给予了严厉的处分,但这些违法事实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使得人民群众对社会公众人物、官员领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代表丧失认同感。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渗透,攀比心理的滋生使得人们开始最大限度的追求利益而忽略道德层面的培养。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法策略
  (一)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涵的与时俱进
  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思想、与时俱进的价值目标是新实践的要求、宗旨,只有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创造出科技进步。理论离不开实践,任何一种理论都源于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升华。因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应该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彻到底,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才不会动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根据具体国情,与时俱进,融合时代元素、民族特色,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发扬光大。
  (二)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批判吸收各种社会思潮
  运用科学的方法,秉持公正的态度,不仅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辩证的批判和吸收各种外来思想文化。一方面需要我们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同时,凝聚人民向心力,将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党中央的周围。同时,我们要主动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多元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传播。
  (三)多渠道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
  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在先前的工作方法已经无力应付新局面的状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要随之及时调整并进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要讲究贴实际、多角度、深层次、科学性并存。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中去。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与构建
  网络平台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就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将相应的新闻信息筛选、加工,再次传播给大众,这个过程中只要正确引导,不仅能保证人们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能净化舆论环境。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最大程度的接触社会政治,了解当下的社会言论,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肮脏和丑陋。网络传媒作为第五媒体,日趋呈现出其巨大的传播优势,可以广泛地接收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社会政治诉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承载平台,网络媒体对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积极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注解:
  ① 《辞海》1999,年版(语词分册)中华书局出版社,第109页

相关论文

意识形态多元形态社会主义意识主义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