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4年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计划。高校整体性质的转型,必然需要各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之相匹配。近年来,英语专业就业持续走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就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为此,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如何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特色鲜明、务实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育部在2000年《高校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近几年来,根据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校英语毕业生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外,其他有关法律、外贸、旅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大多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为此,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及定位应及时调整,使之与当前国家教育政策、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相匹配。
  英语基本技能的系统化训练,是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最基础的四项技能,是英语学习者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础,是培养英语学习者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的需要,是英语学习者进一步运用语言和外界沟通交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课的设置在内容上大多是各自为政、互不关联,词汇和句型等内容复现率低,不利于联想和记忆,更不利于语言的综合运用。事实上,听读、说写分属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相关,密切相连,应注重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把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进行整合,将输入型课程(听、读)与输出型课程(说、写)进行有机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获取的输入进行有效的输出,从而提高他们语言的应用能力及和外界的沟通交流能力。
  英语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拓展,是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学习英语绝不能仅满足于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了解英语国家历史、语言、文化。只有真正理解目的语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加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包容性及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系统认知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语言、文化,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的系统化提升,是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上世纪末,我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摆脱传统外语教学固有模式的束缚,把英语演讲、英语辩论、文学欣赏引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演讲、辩论、文学欣赏等方式引导和发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这种引进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演说家、辩论家、文艺工作者,而是通过这些方式构建学生习得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目前,这类课程往往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时设置不多,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仅仅是课堂的练习还远远不够,应该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各类素质竞赛等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实训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应用能力、逻辑辩证思维能力、文学艺术欣赏能力,从而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向就业创业的一体化培养,是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终极目标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给我们的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一位公司主管曾说道,“这就好比企业要高级蛋糕,高校提供的却是馒头。既然高校生产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这‘产品’又怎么??有销路?”产品的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学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面向市场。正如庄智象先生指出的,传统的纯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系统,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才能有效缓解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的矛盾。

相关论文

英语人才培养背景高校方案
试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试论提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策略
高校人力资源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优化
试论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
跨境电商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
浅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