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根据地时期中共干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59-02
  一、根据地时期开展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特别看重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干部是党的顶梁柱,干部教育在干部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和敌后根据地的发展,我们党需要培养许多具有革命意识和革命战斗的干部队伍,中共认为,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必须将干部教育放在教育的第一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政策是基于抗战形式所提出来的,是适应国情需要的,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而制定的,可见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1.干部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根据地时期的干部大多对干部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不了解教育工作也是干部工作的一部分,革命队伍中有很多有理想有经验的领导干部,但是这些干部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不足。毛泽东认为,不论一般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支撑,不具备实事求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完成革命工作。而且党中央也意识到,干部队伍规模很小,干部数量严重不足,毛泽东把干部队伍的缺少比喻为“干部恐慌”;刘少奇也指出,过去我们的干部,有大部分都牺牲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补救这个缺陷,要训练上万的干部,这些都反映了抗战时期干部严重不足且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
  2.干部教育培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毛泽东曾说过:“干部教育与国民教育相比,干部教育是第一。”他认为,只有干部接受好的教育才能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向前走。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在1939年5月20日,延安召开了干部教育的动员大会,中共中央领导层带领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辱使命的投入到干部教育的队伍中,集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区、县、乡级干部都是文盲,不识字是干部的通病,需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只有把干部教育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民主主义任务。
  二、根据地时期开展干部教育的内容
  1.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思想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不同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内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放在首位。因为没有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就没有精神武器,就不能深刻认识和解决革命中出现的问题。1938年毛泽东指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不仅要把革命的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且要具体到实践工作当中,要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立场,党的干部队伍中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热潮。毛泽东多次强调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党内的思想应该保持高度一致性,只有理论水平有普遍的提高,才能和中央保持高度的配合,才能做更大的贡献。
  2.以时政为主的政治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局势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影响革命事业的发展,所以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就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生存之地、辨别政治走向,加强干部的时政教育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教育内容包括督促干部看报、请教师讲解时事政治问题、在本单位本区域讨论时政问题,比如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经常到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做一些时事报告,很受干部的欢迎。
  3.以扫盲为主的文化教育。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干部很多都是贫苦农品出身,文化水平很低,但是他们往往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中共向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文化教育工作,毛泽东也曾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要能写能看,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才有学好的希望。”干部学习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算数、国文等课目。当时根据干部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又把教育分为高级文化教育、中级文化教育、初级文化教育三个层次。高级文化教育主要开设国文、历史、社会常识、自然、算数等;初级文化教育以文化课第一册、第二册(包括国文、自然、社会常识)为主要课程。
  三、根据地时期干部教育的特点
  1.为长期抗战服务。抗战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这一时期干部教育的总方针就是坚决抗战,任务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适应战争需要的优秀干部队伍。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规定,在全国全民族抗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施广泛的抗战教育工作,一定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再一次声明:“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配合。”根据当时政治环境,各根据地都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在教学原则上坚持为抗战服务,在教学内容上以抗战为依托,实施一系列的抗战所需课程,保证抗战的需要。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根据地时期的教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战时期各根据地不仅物质匮乏,教育也跟不上当时的政治环境,不能为党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干部,但是干部如果只学习而不生产,一则与生产脱节,只注重书本,不注重实践;二则物质匮乏,需要干部进行劳动。所以,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干部通过自己劳动、艰苦奋斗,一边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一边参加劳动生产,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干部们自己修建校舍,挖窑洞,种地砍柴,自己做饭,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物资不足的问题,有力缓解各根据地政府的经济压力。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干部在学习理论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了劳动技能,同时也使师生开阔了眼界,有利于教学出新成果。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根据地干部教育的最突出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总路线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与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在一起,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贯彻运用到具体实际当中,为革命进展提供立场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深入地了解革命斗争的形式,为了让战争有效的进行,就要以教育服务战争,满足革命斗争的长期需求,不论在职干部还是干部学校都坚持这一方针:在职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解决,用理论也来指导具体实践问题;干部学校则以抗战为大背景,不仅学习课堂知识,也在具体操作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指导。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参加到边区的劳动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指导生产和革命斗争所服务。
  四、根据地时期干部教育的启示
  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干部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干部领导,中国共产党把干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为抗日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体现在党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上,根据地时期党把精力投入到干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积极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干部教育政策。在教育的内容、教育环境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发展上面,党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也因此推动了干部教育的迅速开展,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各行业人员都把教育当成重要的事情看待,使得广大干部有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2.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根据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式及其严峻,环境恶劣,资金短缺,军事上敌强我弱,力量差距大,文化上封建落后迷信在广大干部中仍然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党发挥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抗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艰苦奋斗一直以来是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作风,也是党自身建设的法宝。党带领干部充分发挥了不怕艰难、奋发图强、勇于奉献的精神,带领人民一同参加生产和实践,解决了种种困难。在1941年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各根据地陷入了资金匮乏、物质短缺、环境恶劣的情境中,党发挥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逆转形式,战胜了困难,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干部教育成功的前提是要把领导干部对于教育的问题放在首位,现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干部腐败、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内环境,能否把干部教育工作做好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领导们应参与到干部教育中去,就像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刘少奇一样,多次向学员授课、做报告,现在干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带领干部队伍进行学习,深入其中,了解不足,给予改正,使得干部教育事业可以稳定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

根据地干部教育中共根据干部
新时期档案管理数字化研究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稳定新疆兵团干部人才队伍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
新时期领导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研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试论新时期中药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