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网络资源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进入家庭,因特网的进步使得人类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语文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语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小学生不但在网络交际和日常口语中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在作文中也夹杂了不少的网络语言。比如“神马”“浮云”“给力”“伤不起”、“有木有”等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词语,以及“杯具”(悲剧)、“酱紫”(这样子)、“美眉”(漂亮的女孩)、“东东”(东西)等这些表达,在学生的作文中时有出现。网络语言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为这些语言诙谐幽默、不受规范约束的特征正与中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趋新求异的特点不谋而合。
  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互相认同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是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语言符号,如果应用到书面上,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有些新出现的词语并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随意使用难免产生歧义甚至沟通障碍;有的则违背了汉语言的基本规范,容易对未成年人的汉语言学习造成误导;有的词语不健康甚至低俗不堪,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的文明用语。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限制,任其盲目运用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对规范语法的理解,以及对母语的掌握。
  面对诸多网络词汇的冲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适时、适度、适量使用。对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的选择性使用应当遵循“雅俗”的原则――“雅”就是高雅、文明。“俗”不是指粗俗,而是约定俗成。对于那些文明而高雅,经得起时间考验、得到公众认可的语言,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脏话性质的语言,对那些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的语言,如“草泥马”等就只有坚决丢弃。应该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既不必将其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
  此外,网络语言也应分场合使用,应该把它的适用范围限制在网上,传统的书面仍应讲求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一味地追新求异。像一些充满调侃意味的网络词汇,如用用“童鞋”代替“同学”、用“稀饭”表示“喜欢”、用“鸭梨”替代“压力”等不规范的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可以使用,在日常口语中要慎用。但如果在学生的书面作文中出现,教师就应当按错别字作扣分处理并向学生强调用语准确的重要性。这样在平时严格要求用语的规范,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二、网络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成为语文教材的有机延伸和无限补充,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各种时文美文,名著名篇就能尽收眼底。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学生阅读的书籍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教材、图书馆藏书、自己购买图书,而是通过浏览网页去享受阅读的快乐。首都师范大学徐云知老师说,“由于互联网是基于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媒体,能够同时传播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信息以超文本的形式出现。信息浏览不必按照固定的顺序。通过信息内容之间的链接,网上阅读可以随意地跳跃式地翻阅信息,给读者的阅读带来随心所欲的感觉,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阅读。”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
  网络信息的及时性,手机等信息技术终端的发展,使得语文阅读更加生活化和即时化。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这些技术终端获取他们所感兴趣的阅读信息。当今的学生不仅仅是读“圣贤书”,而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2001年“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座谈会上,陈金明先生曾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最大的信息载体进入社会后,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成为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分子,他就必须阅读――及早学会网上阅读。” 学生对社会和时事的关注,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获得开阔视野,增加思维深度。
  同时,网络的弊端也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网页浏览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的干扰,他们在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很多学生下了网后,往往“两手空空”。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在网络上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如色情广告、黄色小说等。而青少年的自制能力、鉴别能力有限,如果过多阅读这些内容,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教育学生在进行网页浏览之前,必须形成阅读的目标意识。多问自己:我为什么读?想从中收获什么?获得什么信息?这样样才能使阅读有方向性,避开无关信息的干扰,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有用的信息。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同时也应加强引导和自律,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不至于因沉迷其中而耽误学业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三、网络写作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网络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写作指人们通过互联网交流思想、传情达意的一切书面表达活动及活动结果的总称。狭义的网络写作专指网络文学创作。本章所论及的网络写作指广义的网络写作。
  传统书面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人,作文的好坏也只有老师简短的评语甚至只有单一的分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得不到老师的充分点评和肯定。而在网络写作中,发表习作的途径宽广、便捷,被读者期待,接受反馈,回复读者,成为网络写作兴趣的重要来源。在网络日记和博客上,点击率和读者的回复对于写作者的鼓励,其作用可能比语文教师给学生作文打高分更大。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作品被他人关注的快乐,满足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需要。有的学生原本不爱好写作,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下笔无言,却从在网上发帖开始慢慢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乐于在网络上通过日记、博客吐露心声。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和读者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面对无须设防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角色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正是虚拟世界带来的自由感和开放性,给学生的写作插上了尽情翱翔的翅膀。
  与此同时,网络写作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比较自由,突破了传统作文的定势,但这也造成学生在网络写作中文体意识的淡化,“四不像”文体屡见不鲜,错别字、同音字层出不穷,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不仅是无法应对考试作文,对培养学生规范写作也是一个极大障碍。
  作为语文教师老师,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应该加以引导,既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网络写作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又要注意用语和文体的规范性,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关论文

语文教育网络资源语文影响现代资源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