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电力三产企业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1 电力三产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电力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基于安置富余职工和家属的压力,以及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创办了与主业密切联系的劳动就业型服务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力三产己发展成为一个涉足众多经营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化实体。
  纵观全国各地的电力三产企业,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发展迅速,多元化经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工业长期大量的投入,电力三产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力企业职工参股的三产企业大举进入电源建设、电力物资、电力上下游产品等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力三产企业法人近1万家,年经营额约2000亿元,利润总额上百亿元,从业人数约100万人[]。起步较早的大型电力三产企业经营范围己经涉足到能源、房地产、酒店、旅游和金融等领域,己经实现多元化经营,并成长为自我发展的模式。有的效益甚至高于主业,与主业己不再是完全的依附关系,而是现代化公司运作的新型业务发展关系。
  2)发展不平衡
  电力三产企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三产发展不平衡,二是三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由于电力三产企业主要从事与电力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因此其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三产企业普遍发展较好,基本上都可以脱离主业自行发展,有的效益甚至超过主业,而欠发达地区电力三产企业发展整体较差,在某种程度上仍是电力企业的一个包袱。
  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绝大多数的电力三产企业仍然以电力建安、电力设备产品制造和电力物资经营为主,这类型的企业占电力三产的80%左右。从目前国内电力三产整体上来看,其运作比较好的往往是与电力产业相关的行业,而必须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与产品比重很低,项目大多无效益,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比较早地走向市场的产业如宾馆饭店等己出现大面积亏损。
  3)与主业关系密切
  电力三产与主业联系的纽带是多方面的,除资本、人力外,更多的体现在业务联系。由于多方面的一致性与分配的多层次性,造就了其业务联系的非市场性,因此电力三产反映的速度效益,并非是竞争意义上的市场盈利能力,而是取决于对电力主业内部市场的专营及其电力垄断地位影响所带来相关的外部市场份额。所谓三产的规模效益更多的是统计意义上而不是生产力意义上,更不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反映。一旦这种纽带被剪断,所有的泡沫水分将被挤干,电力三产的生存能力将接受真正的挑战。
  
  2 电力三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
  2.1 政策监管
  国务院于2002年4月11日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各类三产企业通过改制、转制、股权出售、资产重组进行主辅分离的改革,组建产权多元、公司制、民营化企业,实行与主业资产、人员、管理、业务上的完全分离,成为与主业法律地位平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没有隶属关系的“四自”市场实体。[]
  2008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对央企职工控股企业、关联企业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在该文件的指导下,电力三产剥离,三产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2.2 来自主业的压力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都提出做精做强,打造国际先进企业,面对这个新的发展机遇,战略调整是必然。从业务结构上来说,电力主业将更多地集中于本专业领域,提高专业运维水平和资产优良水平,因此,从主业的内生动力来说,剥离三产特别是那些影响主业发展的三产是必然结果。
  2.3 社会影响
  从所有权来看,电力三产大多都是电力企业的职工持股企业,但其与电力主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人财物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业务联系方面。非严格意义上的透明的招投标,不仅阻碍了公平竞争,还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3 电力三产企业发展趋势
  3.1 与主业剥离是必然,未来双方仅是业务伙伴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电力三产企业与主业剥离是必然的,这种剥离是全方位的。由于电力三产企业大多都实现多元化经营,有的已经实现市场化,大部分仍然依赖于主业生存,但同时主业也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部分三产企业,因此,不同电力三产企业会面临不同的抉择。
  与主业密切相关、技术含量和安全监管要求比较严格的业务,诸如电力规划与设计、输配电等,可以直接划归电力企业,成为电力企业的组成部分,或成立独立的国有企业,专门从事电力规划与设计及输配电建设。与主业联系相对不紧密、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如低压工程、酒店等业务,市场供应主体较多,可全面放开参与市场竞争。
  3.2 工程总承包取代专业分工是电力三产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设项目投资工期限制以及技术和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业主必然要求降低或转移投资和建设风险,工程总承包模式正好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业主的客观要求。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有近一半的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国内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应用于土建领域,而在电力工程领域相对较少。
  由于能够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质量不稳定因素,工程总承包将成为未来电力工程建筑市场的一种重要的承包模式。电力三产将会逐步打破目前按专业分工的业务模式,进而发展成为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
  
  4 小结
  电力三产企业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这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利益多重难以平衡,二是改革后对于安全的监管难度加大。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上打破垄断的呼声日益强烈,电力三产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和利益格局必须打破,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是最佳选择。同时,各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提高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力三产改革顺利进行。
  

相关论文

趋势电力研究发展企业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