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论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引 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既是一种哲学和美学原则,又是一种艺术精神体现,在文学、音乐、建筑、艺术、绘画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实体物质给人的空间感、视觉感较为有限,若将“虚”穿插其中,往往会超越实体自身,获得无限意境。声乐表演集体力、脑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虚与实的应用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内容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历史文化、演唱风格、创作特点等都对虚与实有重大影响,在此主要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其中的虚与实进行分析。
  一、音乐中的虚与实
  (一)虚与实
  “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这些古时言论都是借“实”之音追求“虚”之意境。何为“虚”、“实”?首先应明白,虚与实滥觞于哲学,于美学中发展成熟,于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延伸。庄子曾做如下解释“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是物之虚”,艺术中的空灵、清逸等审美观都是在哲学角度虚与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美学角度而言,第一,“实”为艺术作品直接表现或反映出的表象,“虚”为作品内在的意境;第二,“实”为显露、实写、逼真等艺术手法,“虚”为省略、虚拟、虚构等艺术手法。
  (二)音乐中的虚与实
  与建筑、绘画、文学等艺术不同,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聆听并用心感受。大体来说,音乐中的“实”多指具体存在的、人体感官能够直接把握的音响造型,“虚”则指通过想象把握或者虚拟的形象。从创作角度分析,作者在一度创作时,音乐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人生经历有所感悟后创作的,人生经历属于实,主观感受和思考属于虚;二度创作时,表演出来的实际音响属于实,而超越听觉需要用心灵感受的艺术意蕴属于虚;三度创作时,即对于欣赏者而言,所能感受到的信息属于实,而从中引发的联想属于虚。虚与实体现了音乐审美本质,不管是作品、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是从实逐渐过渡到虚,虚实结合,以有限物象表达无限意蕴,最终使艺术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二、 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一)虚与实
  声乐表演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而就表演而言,离不开实际音响。声乐表演艺术手段和技法有多种,各位表演者的音色、风格、声腔也截然不同,这种通过舞台和音响效果展现的个人风采是传递出的“实”。如彭丽媛行腔圆润,吐字清晰,情感朴实,充满热情,爽朗中蕴含着细腻;宋祖英音色甜美,情感细腻;张也声音清脆,声色甜美,婉转流畅。此外,祖海、汤灿、李谷一、杨洪基、戴玉强等演唱家都有各自风格,以独特的诠释手段和艺术表现技巧赋予了音乐作品新生命力,都属于“实”的范畴。而这些“实”又都是他们构思“虚”化的直接体现。
  (二)练习中的虚与实
  主要有练习性和表演性两种练习方式,彭丽媛曾谈及在演唱《清粼粼水来蓝莹莹的天》时,为更好地刻画作品人物形象,需将电影人物与歌词中所描绘的形象统一起来,同时内心要能够感受到人物存在。在此过程中,歌词语言是实,而作者的内心联想是虚。优秀的声乐表演家往往会对虚实进行很恰当地处理。
  音乐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练习时需要把接受过的训练不断整合完善,眼中看到的乐谱,配以思考和主观处理转换为内心声音,再通过喉部将所想所感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个由实转虚、由虚到实的过程。首先,乐段有千万种变化,可能是骤然巨变,也可能是细水长流,这就对呼吸、断句等提出了更改要求,必须把握好乐段间的变化,才能顺利完成气口衔接和情绪过渡。歌唱者必须整体把控、了解“实”的信息,思维上有了预见性,才能以“虚”构思塑造出“音调化”印象,然后通过嗓音表达传递;其次,在把握好基础信息后,要迅速进入音乐作品要求的情境,通过不断练习来获得新感知、新体验。同一部作品,演唱家每次演绎时的感觉和情感是不同的,不过在长期有意识地练习后,能够将这种感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演唱者需将具体的客体依据移到心中,转化为内心的客体依据,做到这一点后,即便离开了艺术实践活动本身,也能够在内心歌唱并获得感知。此过程中的不断练习含有“实”的属性,但训练出的稳定情感和体验能力则属于“虚”的范畴。
  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黄华丽演唱时声音嘹亮、富有弹性,而且气息悠长宽广,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即便是较长的乐段也能一气呵成,其演唱不但高低声区位置统一,且情感真挚,对喷口的处理也毫无瑕疵。加上其中花腔唱法的应用,更是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出了演唱者的个性。另一位演唱家吴娜声音明亮高亢,演唱自然,感情充实,淳朴中略显深沉。在前奏音乐响起后,吴娜不像黄华丽那般声音细腻明亮,而是选择了纯净厚实的唱法,给人一种真挚醇爽的感觉。她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是“虚”的表现;而具体表达出的声音,如对音色、强弱、速度所做出的调整则是“实”的表现。
  所以在练习过程中,需以“实”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转第45页)(上接第43页)通过不断练习加入自身思考,在心中塑造出作品形象,增加主观体验,对声音和唱腔加以处理后演唱出来,完成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的转变。
  (三)演唱中的虚与实
  练习是为了完美的演唱做准备,声乐艺术的魅力最终还是要借助舞台表现力和演唱感染力真正实现。呼吸在演唱中极为关键,气息调节不好,就无法顺利将乐段演唱。可以这么说,吐字、行腔、力度、强弱、语气、情感、速度等构成演唱的基本元素都受气息影响,所以演唱者必须学会合理控制气息。平常说话时无需对气息有过多关注,但音乐作品有节奏和旋律,气息必须与其相符。对气息的潜意识控制,是演唱主体认识“虚”化后对演唱过程中气息的“实”的调节表现。
  实唱和虚唱不同,前者需要声带振动才能发声,声门关闭时间较长,耗气量少;后者发生时声带并不完全闭合,用气量比实唱多,大部分气息转化为头共鸣腔,小部分气息直接从口腔出来。为保证用气量最少,通常会选择虚实混合唱法。如俞振飞演唱的昆曲《牡丹亭?惊梦》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眷”字第一拍d音是实唱,之后的装饰音e则力度减弱,到b音运用本嗓,显示了演唱者的真声色彩。当音域拉宽,音区上升,“似”字则以假声为主,转为虚唱,音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美感。随着音区下行,“水”字真声增加,“流”字采用虚唱,假声成分增多。“年”字e音为实唱,厚实饱满,在f音处转为虚唱,用声力度减弱。
  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家通常具有灵活的演绎能力,不会受乐谱上固定音符和标识的局限,也不会为刻意丰富行腔而创造新腔。即便是同一部作品,经过加工改造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使词情和曲情更加统一,时代审美特征更加集中体现。
  三、 结束语
  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无处不在,两者互为补充,互相转化,虚实结合,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不同的艺术境界。表演者需通过“实”的音乐作品和技巧,逐渐转化至“虚”构的情景,培养主干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风格,在由虚化实,用各种技巧演唱出来。(作者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相关论文

表演艺术声乐表演应用艺术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与相关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