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创新的思维融入到各个领域;只有创新,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创新,才可以走在世界前列。不论进行何种形式的创新,创新的主体都是人,创新的智慧来源于人的思维、意识,人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国家、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大学生处在校园这一集体环境中,有老师指导,校园实验室设备的支撑,有热情、有活力、有闯劲,接受新鲜事物快,对他们进行创新的培训、训练,对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正在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全面性、跨越式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已逐步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并做出了一定成果,使创新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有一些高校只是开设了创新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受专业限制,全校学生都可选修,主要给学生传输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没有针对具体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修完课程之后,一般不用创新的理论进行具体的创新设计,创新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好多高校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种竞赛活动中,如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等,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但这种形式的创新参与人数有限,不符合当前“大众创业,?f众创新”的要求。
  2、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的氛围没有形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创新有误解,认为创新是名人、伟人的专利,与普通人无关,限制了创新的热情。再加之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口号唱的响,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年在大学生中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学生的参与率相当低,每个班中寥寥数人参加,甚至学生认为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会影响学习又没什么好处,没有形成积极参与创新的氛围。
  (2)关于创新教育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出台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如是否获奖、是否发表论文、是否获得专利等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这种激励标准对学生来说较高,忽视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评价与学分的关系,导致学生望而却步,难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有的学校有创新活动专门的场地,但相应的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必要的资金投入都不到位,也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3)创新教育没有完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大学四年,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各种课程知识和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完成知识传授,关于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太多涉及,知识的具体应用就少之又少。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但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解决存在问题,几乎无人思考,造成毕业时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到底怎样发挥作用他们不清楚。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改进对策
  根据当前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要真正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让创新成为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
  不少在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顺其自然,老师教什么就只会什么,满足于考试及格就行,从不考虑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克服,为此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同时长期以来人们对创新有误解,认为创新是名人、伟人的专利,其实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任何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造力可以通过培养、培训提高,故纠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克服创新的畏难情绪。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将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为此应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灵感、奇思妙想的习惯,并想办法实现这些奇思妙想。通过多种方式的启发,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环节
  为知识而学知识的方式最多只能“知道”,创新更多需要的是具体的“思考”和在实践中研究事物背后的原理,研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件做出正确判断,并形成科学的思维观念。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培养、培训,为此需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知识的增长率加速,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知识转化的速率急增。传统的学生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主体转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是创新的源泉,为此须通过实践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必须建立个性化的、实践性强的学生培养体系。   3、完善科技创新的保障条件
  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创新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行为的主导。高校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要在“创新”上下工夫,不仅教学要创新,教材要创新,教法要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仅要从课程体系上保证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训练,更要从质量上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学分制和过程考核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新,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条件。建设必要的创新活动场地、设立必要的?Y金资助和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所以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就要求学生珍惜在学校的机会,在学校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通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解决实际中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5、掌握创新的方法
  创新是有方法指导的,在创新方法的指导下,创新有序可寻,变得简单。为此学校培养体系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创新方法课程,让学生获取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的知识,并结合专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以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论文

对策大学生问题大学教育
浅析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有效
试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浅谈构建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应对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发展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探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