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77-01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不断发生,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学家、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通过网络问卷,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变化,防止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8岁―30岁在读和已毕业的大学生。男性476人,女性281人。
   1.2 方法:参照汪向东等[1]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设置问卷,采取网络无记名问卷投票形式,须填写年龄、学历、在读与否等相关个人信息以备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样本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调查结果显示提交调查问卷的757人中,有情绪问题者612人(80.8%),无情绪问题者145人(19.2%)。有学业问题者391人(51.7%),其中学习动力不足者98人(25.1%),学习目的不明确者78人(19.9%),学习动机功利化者215人(55.0%);有大学生活适应问题者366人(48.3%),其中生活自理问题221人(60.4%),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者108人(29.5%),考试焦虑者37人(10.1%);存在问题年龄阶段:26~30岁88人,23~25岁109人,18~22岁415人。存在情绪、学业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的问题者比例明显高于无问题者。
   2.2存在不同问题年龄的比较18~22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3~26岁、26~30岁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3 结论
   网络问卷调查为不记名投票,可避免因害怕个人隐私的泄露而影响真实想法,可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者的心理状况的优点。本调查显示,年龄在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者比例较高,而26~30岁已毕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比例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工作后人际交往中的人格成熟有关。
  
   本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为情绪问题,占被调查者中80.8%,表现为忧郁、情绪失衡、逃避行为等。在学业问题方面学习动机功利化者主要体现在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中,分析原因可能与当今社会生存环境压力有关[2]。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相关论文

统计分析心理健康统计调查心理大学生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