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1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8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随着国内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总数扩大数倍,有关贫困生认定的问题也变得更加普遍。贫困生总数激增,认定难度加大,程序更加复杂。贫困生认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各个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增加,每个贫困生又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复杂情况,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意义
  (一)做好助学基础,提供资助依据
  贫困生认定是助学的基础,切实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才能有效为接下来的各项资助提供依据,有效利用资助资源,服务广大学生。“高校要做好贫困生的助学工作,把国家各项助学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就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里。”贫困生认定是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贷款以及其他各项补助的前提,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各项工作做了翔实的要求。
  (二)服务学生成长,协调身心和谐
  贫困生认定是国家助学的一项前提工作,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能有效实施国家部署的各项资助政策。贫困才是资助政策的最终受益者,这些措施切实解决很多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为他们减轻经济压力,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对广大学生是个福音。资助学生的同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感受到世间的美好,能够让学生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中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社会,能够促进他们认真学习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
  (三)助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提倡社会和谐,贫困学生因为先天的家庭经济困难很容易失去教育的机会,国家的资助政策正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颁发助学文件,确保任何一个学生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给他们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给贫困学生带来希望的努力的动力,而这部分学生因为自己受到国家资助,未来更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潜在实施者。贫困生认定同时也是高校资助公平、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体现,贫困生认定将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有效区分开来,有力保证各种资助资金落实到每一个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贫困生认定如果出现问题,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抢占了机会,导致贫困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这样会导致怨气重生,同时也有失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无非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认定材料失真
  由于现在高校大学生都来自各个省份,贫困生的认定就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提供“贫困证明”成为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由学生生源地所在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或者由民政部门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盖章。这个过程存在很多人为因素,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民政部分会因为很多人情关系随意盖上一戳,亦或是为了完成所谓的额定工作量来者不拒,这样一来无论贫困不贫困都会因为各种关系,学生都可以轻易获得一纸证明。“一些地方采取贫困生资助指标发放,也让开具贫困证明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为了指标而指标,对贫困生的审查睁只眼闭只眼。”再加上各地贫困无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省份贫困差异巨大,同一省份城乡贫困差异也巨大,据统计,某些省份城乡经济差距已到达6比1,这就导致可能在某一地区很贫困的学生在别的地区根本算不上贫困。而大家都凭当地的贫困证明来申请助学金,具有同等的申请权利,这就有失偏颇。
  (二)认定评议出现偏差
  现在高校贫困生认定大多采取的是根据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证明,然后班级成立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贫困证明”真假本身就存在问题,班级民主评议很多地方也存在不合理现象。现在高校大多是公寓式管理和采取选课制度,同班级学生接触交流相对以往减少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了解同班同学的家庭状况,也就是凭表面现象进行评议,这样就很难保证评出来的贫困生的准确性。同时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同学关系好坏,班级小团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等等都是潜在的因素,部分班级出现轮流领取助学金的现象,正是现在贫困生认定存在问题的重要表现。
  高校学生多,贫困生认定范围广,一般由学校资助中心统一部署,各院系辅导员进行具体实施。目前高校辅导员比例1:400,一个辅导员面对这么多学生,处理多项繁杂任务,并不能准确识别各个年级、班级贫困生,这本身就是贫困生认定的一大弊端。大多高校辅导员由于对各班级并不了解,只能将学校颁发的各个学院指标再按班级总人数比列下达指标,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贫困生认定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部分班级指标用不完,并不是特别贫困的学生来充数;部分班?贫困生相对较多,由于指标限制,只能放弃评定。这其中存在问题,并不是一个辅导员能够解决的,辅导员不可能识别学院每一个学生的贫困状况,只能尽自己全力去多了解一些学生情况。   (三)伤害受助学生自尊
  由于时代发展进步,已经不能通过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贫困生认定也逐渐成为一个公开竞选的过程。学生必须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家庭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让班级同学了解自己情况。说得越可怜无助就越容易获得大家同情,这本身就偏离贫困助学的宗旨。贫困生大多自尊心极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家庭贫困,但是为了获得资助机会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走上讲台进行贫困竞选,这对贫困生自尊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同时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随着高校资助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资助的每一步骤都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贫困生认定更是如此。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和受助程度都必须在学院学校范围进行公示,这虽说是有效去区别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措施,但是也是对贫困学生的一个精神打击。部分自尊心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公示制度,宁愿选择不申请资助,也不要暴露在大家面前,觉得自尊心很受打击。
  三、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深入学生生活全面了解情况
  在现在这个吃穿不成问题的年代里,我们很难通过穿着或者表面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贫困,学生即使贫困但是也会穿着整洁,适应大潮流,与其他同学融为一体。这就需要高校工作者花更多时间融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宿舍,通过多次观察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高校教师、辅导员需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是否与学生所述情况相符,这也是加强家校联系的一个很好措施,让家长社会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重视,扩大积极影响。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多与学生聊天,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学院资助提供准确的信息。在前期评议和认定过程中,注重观察和交流,后期更要注重监督,及时掌握贫困生生活状况,资助资金使用情况,为下学期资助提供有效资料。
  (二)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精神脱贫
  在同样的花样年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学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的贫困,导致他们寡言少语,和同学们相较而言,他们对自己不自信,对生活未来缺少信心。贫困家庭出生的学生,内心更容易具有自卑倾向,学校资助政策确实解决了其生活上的困难,但是因为不劳而获养成“坐、等、靠”心理,一味希望学校或者外界给自己提供帮助,忘记自己才是改变自身的主体,这导致精神上的更加贫瘠。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更应该多关注这部分贫困学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指引他们通过正确的方式提高自信,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打拼奠定牢固基础。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确立短期目标并努力奋斗去实现,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完成目标而增长自信,激励其自尊、自强、自爱,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们精神上“脱贫”。
  (三)加强诚信教育避免弄虚作假
  高校扩大了资助力度,有“奖、助、贷、补、减”等多种措施,部分学校还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配套资助措施,大大提高了资助面和资助力度。而这些补助只需要提供资格证明,学生就可以享受“免费午餐”,不需要任何义务,任何劳动,得来相当容易。这就使得很多并不贫困的学生想尽办法获得证明以获得资助资格,这种现象在各大该校愈演愈烈,导致资助资源的不合理被占用,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资助机会变得更小。
  诚信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立地之本,更是一个学生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减少这种弄虚作假现象。“高校要加大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开创团结、关爱、互助的文明新风,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关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要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借助各种有效载体,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发扬扶弱、济贫、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杜绝虚假贫困生源头,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校各项资助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四)提供配套措施增强自强品质
  获得资助并不需要完成任何义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不应该只是懂得获取。高校要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通过劳动获得资助的意识。个别高校采取义务工时措施,即获得资助的同学必须每学期完成义务服务20小时,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通过自己的工作、服务,不仅使学生更加珍惜获得资助的机会,更收获比付出辛勤汗水更加珍贵的品质,因为转换角色所以懂得感恩,因为帮助他人所以增长自信。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效的鉴别措施,部分本身并不贫困的学生害怕在集体中服务被大家评头论足,认为并不贫困还申请助学金,或者并不想提供服务会放弃申请助学金的想法,只有真正贫困的学生才会在义务活动竭尽全力,这也大大减小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
  高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给贫困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资助”与“自助”相结合,将经济资助和能力提升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学校学院提供的实践岗位,例如学工助理,团委助理等,这些岗位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加贫困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机会,老师可以借机多加鼓励,多加交流,既帮助学院完成工作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实践能力,增强自立自强的品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贫困生认定是一项繁杂又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状况的贫困生认定制度,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做好这项工作,为助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切实保护学生权益,将国家助学金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美好校园,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关论文

贫困生贫困高校关于工作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