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绿色政治观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立论基础,但是其融合了当代广为流行的绿色政治思潮,提出了变革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其最终目的是以生态问题作为变革的突破口,建构起实现公平正义和人类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不论是建基于其上的生产方式,还是其所信奉的技术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价格观,都是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踯躅。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都是围绕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展开的,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制度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是非正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些批判主要围绕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生产方式与合法性三个方面展开。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依赖对于资源的高度消耗,由此必然导致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则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源掠夺型的,必然导致社会与自然的能量交换体系崩溃,不可能持续。阿格尔指出,资本主义政治建基于财富的不断增长以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依赖于对自然界的无度索取而只能加剧生态危机,因而其统治合法性是十分薄弱的。
  第二,消费批判和技术批判。消费主义和技术理性是资本主义最为典型的价值观,因此对于二者的批判是同时进行的。对于技术的批判可以分为对于技术理性本身的批判和技术非理性运用的批判两个层面。莱易斯指出技术理性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被异化的过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都被技术理性所控制。关于技术被非理性运用的必然性,本·阿格尔指出,资本追逐利润本性必然要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发展和运用必须服务于此,利润成为技术运用的唯一指向而导致技术的非理性运用。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构架
  从生态危机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之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而然地将生态问题进入到政治哲学的论域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生态正义的建构。相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传统正义概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追求的是生态正义价值,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正义之上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性正义,形成了独有的生态正义论。奥康纳提出了以生产性正义取代传统的分配正义的观点。生产性正义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同时也包括生产组织关系,追求以最小的消耗和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分配之前首先需要考虑降低消耗,这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人类实现正义的前提。
  第二,社会理想的设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因此必须设计出更好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其构造的社会理想被称之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这一社会理想的核心。首先需要改革的是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方式不以利润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需要,采用分散化和平稳的生产方式,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层面生产的革新,保证了人的生活方式的革新。人们的需求在获得满足之后,劳动成为生活方式而非生存必需,人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必须以政治制度作为保障。国家的职能主要是服务,非官僚化和基层的普遍民主使得个人自治和共同决策成为可能。
  第三,革命主体的寻求和实践运动的构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力量依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体力量。关于实践革命的战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今社会已经有众多的组织和团体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暴露的诸多问题进行切实地斗争,不仅仅限于生态危机,也包括经济萧条、政治倾轧等等,将这些组织和运动视为社会变革实践的典型和实例。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跨越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之上,不仅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而且通过政治哲学的构建实现对绿色生态主义进行反思与跨越。
  第一,生态观的跨越。虽然认为生态危机已经日趋严重,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发展仍然持有乐观的态度。其理智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只要生产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而非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可以保持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对于绿色政治认为存在发展极限的悲观论调,具有明显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第二,生态危机根源论的跨越。绿色生态主义政治将生态危机归咎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发掘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只有实现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构建符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治制度,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带来的两极分化、生态危机和社会不公等诸多问题。
  第三,民主观的跨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强调只有依靠基层群众的集体力量,才能实现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双重变革,建构起稳定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公民自治的基层民主体制。这不仅是对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于生态主义无视阶级存在的无政府主义直接民主观的修正。
  第四,正义观的跨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实现生产性正义为目标,这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另一方面也是从人作为发展主体的角度来考察。首先,在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和交往当中,分配性正义已经不可能得到准确的衡量,分配正义往往与实质正义相去甚远。其次,社会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人的发展,生产性正义可以改变人类被生产劳动所异化的局面。这不仅仅是对于绿色生态主义政治观的超越,更是对于资本主义价值观框架的突破。
  综上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础,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主张构建社会与自然平衡、和谐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在对于资本主义进行激烈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细致构想的过程当中,其所主张的政治哲学为人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它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但是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发展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论文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生态政治绿色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