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领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领导人达成搁置钓鱼岛问题的谅解,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后来日本却违背中日的共识,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的政策,极力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企图制造日本占有钓鱼岛的既成事实,以迫使中国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寻求如何妥善处理分歧,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钓鱼岛问题。
  一、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又称为地理政治学,简称地政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区域的一种学说。在学术界,关于地缘政治学有许多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认为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现象和重大政治问题的制约性。二是指列强依据有关地理状况的分析而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三是把地缘政治学看作是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的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泰勒认为,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概念随研究的对象、层次和研究的尺度而定。其中国家、区域和全球作为三个不同的地缘政治研究层次,其核心概念、研究对象有其自己的界定。其中国家是地缘政治研究的传统领域,核心概念是国家的领土和边界,研究的焦点是分析一个特定的地理因子等国家综合属性与国家的性质、行为、国家内外政策的关系。国家是国际层次中用来描述和解释全球关键系统、预测世界未来的关键[1]。文中所涉及的地缘政治概念指的就是国家层次上的地缘政治。
  二、中日两国地缘状况及其地缘战略价值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东部临太平洋,西北部深入亚欧大陆的腹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被地缘政治学家们视为“海陆争霸进程中的战略要塞”。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提出其“大陆枢纽理论”时,就强调过中国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认为中国处于心脏地带与近海国家间的“中间地带”,而这一区域是控制世界的关键。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经济中心的渐趋东移而平添了时代内涵。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属于海陆复合国,有广阔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漫长的海岸线,而且出入自由。地缘战略价值非常大。
  日本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个岛国,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4个大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它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具有很大的缺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是一个海洋型的国家,可以利用广阔的海洋上的交通便利,发展自身。这是日本所具有的地缘优势。在政治和安全的方面,日本的自身力量则相对弱小。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发展的脆弱性和侵略的历史,使日本难以将庞大的经济力量转化为政治上的权力。因而,日本还要依靠美国,因而,世界大国的地位存在明显的缺陷[2] 。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地缘状况相比较日本来说有很多优势,这主要体现在资源贫乏和领土的狭小。“一个在粮食上自给自足或者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国家,相对于一个不能自给自足的,而必须进口它所缺乏的粮食,否则就会饿死的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3] 。”从工业生产需要的重要原料和能源来看,日本几乎没有,并且能够作为替代品的原料也几乎没有,大部分要依靠进口。因此,如果某个能源大国以禁运来威胁,日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
  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
  (一)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日两国都均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它们围绕钓鱼岛主权发生了一系列争执。钓鱼岛争端的正式爆发与上世纪60年代末关于钓鱼岛附近蕴藏有大量的石油的“埃默里报告”的发表有关。1961年,美国霍尔海洋学院的地质学教授埃默里(K.O.Emery)和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新野弘通过对二战期间日美潜艇在钓鱼岛海域收集到的海底资料进行研究,在《美国地质学会刊》上发表了题为《东海和南海浅水区的沉淀物》的研究报告,首次暗示这些地区(包括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有关方面的预测,这里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海域中埋藏着价值惊人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095亿桶。相当于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的原油储量。[4]
  (二)钓鱼岛争端的实质
  中日钓鱼岛争端表面上是由中国渔船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作业时与日本发生冲突而引起的,带有突发性事件的性质,但实际上却从深层次上反映出了东海地缘政治的形势变化和现实的状况,即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和遏制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本借助日美军事同盟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挑动是非。中国的大陆和台湾主要是出于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同日本进行交涉。日本则是出于对这不大的海上荒岛主权归属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垂涎。日本的眼光紧盯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掠夺的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直接影响日本由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仔细观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无非是看中了其庞大的海域以及此海域内包括海底石油、矿产等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战略意义。   (三)日本企图夺取钓鱼岛主权的原因
  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相当长时间内最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在钓鱼岛问题上,各方始终围绕在岛屿主权问题和有关海域权益上各不相让。中日争端反映的是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地缘政治博弈。
  1、日本夺取钓鱼岛的主权首先是出于能源、资源的考察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预测,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广大东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这一预测已经得到多方确认。1992年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中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自然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海洋区域”。[5]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其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勘探和开发,以及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的专属权利和管辖权[6]。钓鱼岛列屿海域富藏石油,1982年估计当在737到1574亿桶。曾经有人断定,钓鱼岛附近的石油资源“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即就是说,如果日本拥有了对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就拥有了以钓鱼岛为中心的辽阔海域和海域内包括的石油,渔业等与尚未知晓的海洋资源的开发权,日本就有可能解决困扰它发展的资源问题。
  2、其次,日本夺取钓鱼岛是日本对领土扩张要求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钓鱼岛在东海大陆架上,“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以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7] 。大陆架被日本视为矿产资源的宝库,它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等资源,中日两国是大陆架对岸国家,日本如果拥有钓鱼岛,就可以与中国分割东海大陆架,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中国根据海洋法关于大陆架是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认为东海大陆架为中国所有,中日不共架,中日大陆架的分界线是琉球群岛西侧的冲绳海槽。而日本试图将自己的大陆架扩展到350海里,日本认为只有拥有钓鱼岛,就可以以钓鱼岛为基点,与中国平分大陆架,这样日本就可以多获得720万平方公里的东海大陆架。
  3、再次,夺取钓鱼岛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巨大的军事价值
  在地缘政治上,钓鱼岛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一线,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是防止中国海军向太平洋纵深地区进出的屏障。由于日本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所以它的防御纵深非常有限,很容易受来自空中和海上的各个方向的攻击。日本如果占领和控制了钓鱼岛,就可以将它的防卫范围向西推远300多公里,从而我方的防御纵深则相应的缩短了300多公里,因而我国的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就直接遭受日本的威胁。
  4、最后,中日两国至今尚未解决的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必须考虑到美国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谈到中日关系,就会涉及到美国。美日同盟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具有巨大的遏制作用。1996年4月的日美安保条约提出“这一条约是亚洲安全的保障基础”的观点, [8] ,1969年11月,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划定日本的领土范围,这就把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列屿由美国交到了日本手中,日本政府也煞有介事地把“布告”与“合约”解释为“国家法依据”,这些都体现了日本企图趁机扩大军事力量,从而把防御攻势布置到本土之外,中国的国家安全因而遭受严重的威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中美两国在能源上出现冲突,美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国,它必然会使用多种手段去限制中国的能源来源。
  四、中国应采取的外交政策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中日两国应妥善的处理钓鱼岛争端问题,为此,中国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
  中国解决与周边国家争端的一贯主张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79年5月邓小平为了谋求共赢和促进中日友合作,在有关钓鱼岛问题上向日本倡议“双方商量,共同开发,不涉及领土主权问题”。这一主张之后被称为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它是解决权益争端的一个重要举措,相信遵照这一方针,钓鱼岛问题会顺利的解决。搁置争议是为了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开发的目的为了解决领土主权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主权问题。在周边资源开发问题上,可以以共同开发、共同投资,从而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成果。
  (二)坚持协商解决但也不放弃使用武力
  中国一直主张协商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不赞成使用武力方式解决,然而在适当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选择使用武力威慑,配合外交上的交涉。比如如果日本配备护航军舰进入,我方将会采取行动,派遣军舰进行海上军事对峙。总之,我们既要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上石油通道,同时我们的斗争是有理、有力和有节。不为宣扬“中国威胁论”者提供口实。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国利益的交汇点
  发展中日关系要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原则。在中日两国缺乏战略互信的情况下,两国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各种对话与磋商的机制,加强两国的沟通和谅解,提高战略对话的层次。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日渐回暖,有效的防止了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这是中日两国战略利益最大的交汇点。如果两国能在彼此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间以及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扩大水平分工,互利互补,中日两国的经贸交流则进一步趋向密切。两国间政治关系的稳定和经贸领域的密切合作将对中日之间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提供了可能。
  (四)中国应加强社会经济与政治军事建设,增强自己的力量
  钓鱼岛问题涉及到中国、日本和美国乃至东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的利益,各方的利益关系相互限制和制约,而且错综复杂,形成了一种牵一发就会动全身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国应大力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建设,发展经济,打造经济强国,并以经济为后盾,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尤其是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便很好的应对复杂的局面。
  五、总结
  日本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对海洋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其争夺海洋资源,推崇海洋扩充战略之心、维护海洋权益之心一贯表现得十份迫切。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中日两国的关系适用一个从古到今都通用的一个地缘政治规律:地缘相近的两个国家,如果互相友好,则带来的利益比相距较远的国家会倍增,相反,如果两国互相敌对,带来的灾难也会倍增。因此,中日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使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面临困难,甚至使经济关系蒙上阴影,这是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而,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两国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样才能维护两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日两国必须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从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务实、坦诚的谈判,使钓鱼岛问题最终得到和平的、创造性的解决。

相关论文

钓鱼岛地缘中日角度政治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浅谈历史学角度下我国茶的发展历程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浅谈从人力资源角度谈执行力的提高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