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论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三个中心环节

摘 要 诚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石,已变成我国企业极为难得的稀缺资源,诚信建设刻不容缓。要搞好企业诚信建设,应该抓好三个中心环节,即要以产权制度创新为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为核心,以企业监督制度创新为保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诚信建设

1 产权制度创新: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础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企业产权包含三个层次的权利分配:①由多个投资主体拥有的出资人所有权;②由出资人出让的所有权聚合而成的企业法人所有权;③由经理人员代理行使的企业经营权。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所谓理顺企业关系,也就是要从这三个层面上建立起合理的企业制度,使出资人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三者关系明晰化,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阶层等组成的企业组织结构框架,形成多级制的资本委托代理关系。
  首先从经营环节上明确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既明确经理人或经营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对理顺产权关系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具有直接的意义。一方面,经营者拥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其经营决策不仅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另一方面,经营者的目标又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企业所有者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看中的是报酬的最大化以及人力资本的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一种纽带使二者的利益相统一,经营者的行为就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目标。同时,由于经营决策活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最高,所有者与经营者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前者很难对后者的努力程度和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由这两个层面所决定,企业就必须对经营者的责、权、利做出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力求通过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形成对经营者的激励,使他们有积极性“自己监督自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承包制改革和公司改造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拥有相当大的经营决策权或对企业的控制权,并由此形成了对经营者的极大激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从报酬激励方面来看,国有企业经营者从企业获得的报酬仍然不合理,不仅薪酬水平总体偏低,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结构形式单一,年薪制作为一项合理的制度尚未全面铺开。更重要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层总体持股数量少,持股比例偏低,经营者应有的剩余索取权仍未受到重视。经营者在获得控制权激励的同时并未获得报酬激励,因而并未实现经营者与所有者在利益上的统一。显然,这是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不讲诚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形式上来看,国有控股公司的成立使国有公司形成了出资人所有权———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也形成了股东会、监事会、经理阶层所组成的公司治理框架,进而形成了多级制的资本委托关系。然而,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仍然未能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反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企业经营权变成了“内部人事控制权”。关键原因在于现行产权制度中,资本的代理委托关系仍然采取了行政性方式,国有控股公司的绝大多数不仅是原来的行政主管部门翻牌成立的,而且它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支配权和经营权一样,是通过行政权利无偿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控股公司一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因而可以控制董事会的决策;而另一方面,使国有控股公司对经营直接选择权变成了“廉价股票权”,从而使一些不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通过贿赂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或因迎合了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者的价值取向而取得企业经营者的位置。同时,由于资本的行政委托代理方式使国有公司的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形成了上下级关系,而后者又是由前者选择的,后者经营不好前者也有重大责任,因此二者之间形成了“共荣辱”的关系,必然使前者无法形成对后者的刚性约束。因此,在目前国有资本的行政性代理委托关系中,不仅包含着法人产权所有者谋求短期利益的可能性,而且必然会引发对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及经营者在经营决策活动中的道德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在众多方面的不诚信行为。
2 企业文化创新: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 企业管理哲学
   企业管理哲学是现代企业对外经营、对内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信念。如IBM公司的基本精神信念有三条: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杰出。为贯彻和向员工灌输这些公司价值观,又将其具体化为:①为企业确定明智、可行的方向;②尽量向顾客提供有效而完美的服务;③提高技术、改善产品、不断创新;④提供平等的机会,使员工在公司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和精神上的满足;⑤对股东负责,让他们的投资得到适当的回报;⑥尽力促进公司所在地的公益事业;⑦勇于承担公司应该承担的各项社会、法律责任等7项原则。在商场如战场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若想战胜众多竞争对手,没有统一的精神信念全力以赴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确立企业精神,重塑员工灵魂,使之为企业目标服务,就是企业管理哲学的主要作用。因其提出和倡导者通常都是企业家或公司负责人,所以企业管理哲学又被称为企业家文化。


2.2 员工文化  
  员工文化则是企业家文化在员工中的推广和认同。作为企业精神信念的企业管理哲学,一般由企业家首先提出,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大力倡导并坚决推行,使之得到企业员工认同,从而成为员工的精神信念,即员工文化。其形式有培训和激励沟通两大类型,在培训类中又包括价值观培训和业务技术培训。前者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素质教育、公司发展史教育等内容,用军训、升旗仪式、唱公司歌、背诵公司信条、学习企业规章等教育训练方式方法,旨在灌输培养员工忠诚于企业的信念;后者则重在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及专项业务水平,使之适应公司发展需要。而激励沟通类则包括庆功会、演讲、恳谈会、员工俱乐部,由公司出面组织为员工举办的生日聚会、旅游度假奖励等活动,包括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等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关爱,通过经常的沟通、训练,创造使员工忠于企业、热爱工作、奋斗进取、力争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在不断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并实现自身价值。显然,增强企业凝聚力,沟通并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是员工文化的主要作用。
2.3 企业营销文化
  企业营销文化,是企业对外经营的信念,以及体现这种精神信念的活动。它植根于“商品质量观”和“用户至上观”基础之上。前者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视为企业的生命,认为产品质量和服务是无声的推销员;后者将顾客奉为上帝,认为只有全心全意服务顾客、尊重顾客,才有顾客对企业的信赖和支持,才有流入企业的滚滚财源。营销文化主要包括广告宣传等公关营销活动、质量保证体系、售后服务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支持。如捐资助学、赈灾救济、捐资造桥修路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宣传企业及其产品的同时,旨在以真诚和实际行动来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因此,在任一消费行为都可有多种选择的现代社会,以“诚信、质优”而建立了企业信誉,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口碑,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具有良好声望的那些杰出企业,必将成为消费者长期和最终选择。因为,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消费者放心、安心,有效地满足了消费需求,更可通过购买和消费,表达他们对产品优良、信誉卓著、社会声望良好企业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显然,以企业形象吸引顾客、赢得人心,争取社会支持和赞许,这是企业营销文化的主要功能。
3 监督机制的创新:企业诚信建设的保证
  我国国有企业自改革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采取了业务监督、财务监督、人事监督、监事会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这些监督形式对维护国有资产权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较为可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尝试。
3.1 稽查特派员制度
  稽查特派员制度就是让稽查特派员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账,评价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和了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状况,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奖惩提出建议,从而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的变迁,它明确地向企业经营者发出威胁信号,假如经营者有侵蚀国有资产的行为,国家会派人稽查,查出问题后,将对违法的经营者予以处罚,甚至判刑。由于稽查特派员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直接进入企业稽查,大大缩短了委托———代理链,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将降低企业经营者侵蚀国有资产的预期收益,增大其侵蚀国有资产的预期成本。稽查特派员制度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使国有资产所有者在企业内部实现了人格化,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落到了实处,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多头监督、重复检查又无人真正承担责任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核算偏差、弄虚作假等现象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把对经营者的奖惩任免的人事管理权与对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管资产和管人的结合,克服了过去管人和管资产分离的弊端,也迫使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主要目的是解决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可以认为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一种监督行为。20世纪90年代初,该制度的试点最早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襄樊市、利川市等地进行,此后,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在实际操作中,对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等方式来实现。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与所在单位分离,以保证其实行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从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会计委派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由政府部门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会计机构负责人,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对企业实行全过程控制,对国家和企业双重负责。这样做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产权代表缺位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相关论文

国有企业诚信建设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
浅谈党务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发展战
财务环境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
国际经济法视野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优化思路研究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试论党建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