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被动学习体验与改变

  自主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学习状态。但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把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的首选类型,只有大约30%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70%的学生选择被动学习,他们当中不乏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有个别学生提出,被动学习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也能完成巨大的任务量。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的心理学分支。在传统的心理学视角下,人们的注意力普遍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面,忽视与漠视了个人的积极品质及自我实现。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考虑被动学习的过程,则可以深入挖掘人们的那些积极体验,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的学习与被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师指导和自我努力而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技术。这也是狭义的学习概念。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纲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的任务和责任,父母和社会也都被要求有责任培养好下一代,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学习。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影响下学习,未脱离父母的经济约束和学校制度的限制,思想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尚在发展。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由认识、情感、行为意向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被动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态度,是指在外在压力中被迫参与学习的过程。被动学习受环境影响较大,学习者的主动性下降。而学习倦怠是对学习缺乏动力,却又因为压力或其他个人心理因素不得已而为之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被动学习的过程较易产生学习倦怠,因此人们普遍喜欢把被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混为一谈。
  二、影响被动学习的因素
  1.个性因素。据个性可以将学生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学习的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投入;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学习效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困难容易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碰运气。习得性无助就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由于这种无助感并非先天具有,而是由于后天失败的经验所造成的,也就是后来“学习”获得的,因此被称作“习得性无助”。
  2.学习的难度。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难度适中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不同的需要,高动机对于高能力的学生是适宜的,而对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高动机使学习效果变差,因此应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量身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不想学习,害怕学习,对抗学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部分家长甚至给孩子灌输学习无用论,让孩子求知欲受挫。这些社会行为都会给孩子们造成不良影响。在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下,较封闭的班级里盲目而不全面的比较,会让更多学生感到挫败和失望。不良的比较会让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是不成功的,逐渐丧失自信乃至产生倦怠感和被动感。
  三、被动学习的积极体验
  1.改变认识,培养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认为,“快乐人生”“参与人生”与“意义人生”是人们能够获得幸福人生的三种状态,并不只有“快乐人生”一种状态能让人获得幸福。三种人生都能体验幸福,而同时拥有三种人生的人,幸福感将大于单个人生所能获得的幸福感总和。其中,“快乐人生”所带来的幸福感最为短暂。马丁?塞里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参与和意义却远比享乐重要。”
  当人们在学习以外找到了更多的快乐体验的时候,会忽略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感。学习所带来的参与感及意义感,可能远比那些短暂的快乐感重要。而参与状态的主动与被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看,有其有限的意义,并可以得到这样的解释: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导致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较低,无法长期保持较高注意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自我效能感让人们不太愿意在不擅长的地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那些认识上感受不到意义感的学习产生学习倦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加德纳认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赶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2.创设能提高自尊水平的社会比较的情景
  自尊水平的提高能够明显提高人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感,而社会比较则直接影响人们的自尊水平。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还取决于具体的情景。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与比自己强人的上行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辐射效应,即对方的不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对比效应,即感到比对方强,从而提高自尊,提高积极性。
  3.参与积极的体验行动
  要体验更加积极的品质,如“心流”、习得性乐观品质和 “个性力量和美德”。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让人们去不断地奋斗。在学习的各种体验中,能力和任务能较好地契合并顺利完成任务时,“心流”这些状态就会出现。它在学习中能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习得性乐观与习得性无助相对立,它是人们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而非个人的)、可变的(而非永久的)、具体的(限于特定情况)习惯,帮助人们有更好的学习表现和更快的状态恢复。“个性力量和美德”则为协助制定积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框架,确定了绝大多数文化认可的美德。积极响应这些美德的普遍性暗示,在学习中尝试体验沉浸、忘我和冥想的益处,并用风趣和细心来设计美好的生活,会在实践中产生更多的幸福。
  四、积极环境的营造
  好的环境被证明是被动、快速又省力地促进学习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心理学提出以后,人们更多地意识到了积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设法营造友好、勤奋、和谐的学习环境。
  1.注重伙伴式友好学习环境。注意学习伙伴的人际关系培养,那些亲密友好关系的学习伙伴会给学习带来更好的感觉,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关注,相互理解,并时时反馈着学习的乐趣。
  2.营造具有适度紧张情绪的环境。人们紧张时,会出现高心率、高血糖等,以及其他利于立即采取行动的反应,更加勤奋,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过分紧张会导致病痛、情绪不良等。
  3.创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在校园醒目位置放上励志诗句、名言和图画,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和电影,在课内外活动时讲乐观的小故事,等等。

相关论文

心理学心理学习体验视角积极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