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浅析黎族舞蹈跳娘舞的艺术特征

  一、相关背景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现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曾以“骆越”、“里”、“蛮”、“俚”、“僚”等名称泛称,“黎”族这一称呼始于唐,到宋代固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黎族人民能歌善舞,其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带有独特的民族地域风情。
  跳娘舞俗称“打碗舞”,属于女子舞蹈,现流传于海南陵水、保亭、三亚一带的黎寨里。关于跳娘舞,文献资料是这样描述的:“一称‘打碗舞’。当地村民染重恙,辄请‘娘母’作法医治。届时。案陈酒肴,‘娘母’一手持碗,一手以筷击之,示意‘叫魂’。有时携少女七、八人列队将碗置头顶,右手执筷自击,并随节奏作舞。口中喃喃伴歌。”①
  二、跳娘舞活动概况
  (一)跳娘舞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跳娘舞活动时间通常不是固定的,一般情况是在黎族村寨中,村民家中有人身染重病(这里主要指孩子),其家人就请“娘母”来跳,地点就选在祈求人的家里,这是黎族民间的一种鬼神信仰活动,通过跳此舞来达到驱鬼祛病祈求的目的。
  (二)跳娘舞的参与人员
  跳娘舞的表演形式并非单一的固定形式,或两人或七八人。其核心人员即“娘母”(领舞者)。“娘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巫师(女性),由黎族妇女担任,被认为是人与鬼的联系中介,多带有职业性质,并且世代相传。表演跳娘舞的过程中,“娘母”需要有助手(伴舞者),一人到七八人不等,助手同样必须是女性,一般助手都是该“娘母”的徒弟。
  (三)跳娘舞的活动过程
  跳娘舞整个活动大致包括前期准备、请神仪式、跳舞迎神、祭神四个部分构成,以下是对各个部分具体事宜的描述。
  1.前期准备:由患者在家里设置香案或祭坛,准备祭品。
  2.请神仪式:开始请神,“娘母”用方言念动咒语,告之各位神灵,请各位神灵前来助其除妖驱邪。
  3.跳舞迎神:在摆好的香案或者祭坛前,“娘母”一手拿着碗,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敲打碗沿或将碗顶在头上,一手拿着筷子敲击,在锣鼓的伴奏下,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娘母”口中念念有词,似语似歌,面对着香案或祭坛,时进时退不停地来回作舞――寓意“叫魂”。接下来,“娘母”沿着香案或祭坛的四周,也就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边念动咒语边作舞,目的是显示其虔诚之心,祈求神灵降临,为患者除病去灾;然后再由“娘母”向神灵借力,施展巫术,驱除鬼怪除去病痛,过程口中仍然念动咒语,使患者得到祖宗及神灵的庇佑,能够平安健康。整个跳舞迎神的过程完全由“娘母”掌控,“娘母”会在这个过程中将其助手带入,一人到六七人不等,“娘母”做什么动作,助手立刻与之配合,相当默契。
  4.祭神:将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到祭品桌上,由“娘母”念咒语宴请各位神灵开怀享用。
  (四)跳娘舞动作特点
  跳娘舞舞蹈动作节奏较慢,舞步较为简单,有平步、垫步、跳步等,其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腰部和胯部上,在缓慢的节奏下,上半身保持平稳的状态,腰部和胯部跟随步伐左右自然地摆动,也就是常说的“顺拐”或“顺边”,可进可退,动作轻盈柔美,独具特色。
  三、跳娘舞的传承现状
  传统的黎族民间舞蹈中,大多带有浓重的宗教祭祀彩色,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构成了黎族宗教信仰。从古至今,舞蹈都是宗教祭祀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关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将此类舞蹈都归类于宗教祭祀舞蹈。跳娘舞是黎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它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为自己祈求平安生活,是黎族民间的一种祭祀礼仪性舞蹈,它以黎族人民的民间信仰为支撑,继承和保留了黎族的本土文化,是黎族人民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舞蹈。
  跳娘舞之所以在今日依旧活跃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跳娘舞承载着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凝聚着黎族地区的艺术精华,且跳娘舞被黎族民众们认可并长期流传在黎族村寨之中。另一方面,跳娘舞也不单单以娱神为主要目的,还能满足黎族民众们自娱、健身等其他多种需求。传统的跳娘舞在时代的变迁中必然会发生变化,期望本人能够记录下这种传统的原生态的跳娘舞,从舞蹈角度来解读黎族人民的精神气质、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课题名称:黎族“跳娘”舞调查研究,编号:002030307010。

相关论文

艺术舞蹈特征浅析黎族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