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中和之美”思想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完美诠释

  一、“中和之美”思想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表现
  “中和之美”思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音乐美学理论思想,它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孔子的中庸思想里,即一种辩证统一的艺术和谐观。在“中和之美”思想的指导下,近现代二胡作曲家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中和创作样式,这种样式指的是在创作曲目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继承中国传统创作技法、追求神韵、讲究意境的同时,还需与现代的创作理念相结合,对二胡的传统创作模式有所突破,即中和创作模式是一种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在中和创作样式理念的伴随下,涌现出一些运用中和创作样式进行创作的作曲家。有刘文金、许学轩、王建民等作曲家,其中刘文金创作的三首经典作品为《长城随想》、《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许学轩创作的《二胡协奏曲》,王建民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和《第二二胡狂想曲》等,这些二胡作品的创作是建立在大量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并且始终保持对本民族传统二胡音乐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同时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借鉴吸收,使得传统与现代达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他们运用这种全新的音乐创作理念,达到了植根于传统,并突破于传统的完美结合。
  从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与《第二二胡狂想曲》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
  这两首狂想曲不仅没有运用传统二胡音乐的七声音阶而且也没有运用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而是通过运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所特有的调式音阶,同时将其与传统音乐中的五声音阶有机结合,从而创作出民族音乐所独特的人工音阶。
  在《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创作中,他巧妙的运用了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特征,并且运用了苗族飞歌中所独有的大小三度交替调式因素所设计出的人工音阶;在《第二二胡狂想曲》的创作过程中,王建民通过对湖南民歌音乐以及湖南花鼓戏中的特性音程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他将湖南民间音乐中特有的小二度、小七度和隐伏减八度音程融入于作品中,从而设计出了在《第二二胡狂想曲》的人工九声音阶。第二,这两首狂想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体裁结构形式,运用了多主题、多段落、自由的的狂想曲体裁,然而在速度以及板式的布局上又与传统的民族器乐二胡布局相结合。在《第二二胡狂想曲》的创作中,狂想曲采用了散-慢-中-快-慢-急的布局,而中国传统民间器乐的结构布局则是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布局,这两者之间明显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前者仅仅多了一个狂想曲体裁中必不可少的急板,创作出的曲目就有很大的不同。运用这种创作技巧创作出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乐器二胡音乐中的旋律,而且还包含了现代二胡音乐中的旋律,以及现代二胡音乐音响上的新颖,同时还容纳了二胡演奏中的高难度技法。这种创作过程将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运用了中和创作样式的手法,不仅深受广大二胡演奏者的青睐,而且还是二胡音乐会中必不可少的演奏风格。
  二、“中和之美”思想在《长城随想》中的体现
  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采取“中和”的创作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以正确的方式借鉴与吸收西方音乐。这首协奏曲无论在题材、技法以及体裁方面,都对当今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更高层面上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从更宽领域中实现了“中和”思想。
  (一)在旋律中的展现
  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旋律,旋律是音乐发展的根本,音乐是否动听主要取决于旋律是否优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然而,二胡作为民族拉弦乐器,弹奏的声音类似人声,柔美的音色体现出二胡超强的艺术力与感染力。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二胡演奏艺术通过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从而繁荣本民族音乐,其中《长城随想》这首大型体裁的协奏曲完美的诠释出“中和之美”思想。为了适应大型题材的需要,在主题旋律的写作上,刘文金先生突破了传统二胡小音域“歌谣体”旋律的表现模式,运用大音程的旋律进行音区的转换手法,大大拓宽了音域范围,从而使二胡旋律的器乐性更为突出。在演奏技法上,演奏者可以运用平缓、清淡、舒展的揉弦,柔美的音色使旋律线条更加流畅,更富有歌唱性,优美的旋律特点正是“中和之美”思想的审美标准体现。
  (二)在结构创新中的体现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和而不同”的中庸观念要求多样性的统一,在作曲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和之美”的传统音乐思想,其中,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在创作《长城随想》这首协奏曲中,根据“中和之美”思想提出了中和创作样式,即把“传统”与“现代”的创作技法相结合,对传统创作模式进行突破,在继承中国传统创作技巧的同时注重意境追求。在音乐体裁结构上,《长城随想》在曲式结构上打破了西方随想曲的单乐章组曲结构模式,运用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长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内涵。从每个乐章的曲式结构上来看,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渐变的结构思维,不断创新发展。
  (三)在意境追求中的表现
  《长城随想》是以古老的长城为背景,在特定的意境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四个乐章组成的大型题材协奏曲《长城随想》,每个乐章所体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所以二胡演奏者要想成功的完成这首作品,无论在每一乐章的情感处理上,还是音乐的韵味把握上,都要做到真切和自然。二胡作曲《长城随想》通过借鉴戏曲润腔中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感、音与音之间的韵律美感、京剧行腔的戏曲感等,作曲出意境协调统一的韵律美感,时刻都能感觉到乐曲的高雅韵律的格调。而且在《长城随想》二胡创作演奏中,模仿古琴的声音,不仅形象,更加神似。同时,为了力求与古琴的韵味相似,除了二胡在滑音等技巧的运用上巧妙的创作,而且对音色的要求更加细腻。与此同时,在二胡演奏者演奏乐曲时,应该忘却一切如手指、大臂、揉弦、快弓等羁绊心灵绳索的技巧,以达到琴心相应,琴人合一的效果,最终体现出道家超脱自然、“中和之美”的意境。
  三、余语
  “中和之美”思想作为古代音乐美学理论,要求在协调统一中创新发展,即新元素的诞生是我国古代审美准则之一,然而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青年作曲者与演奏者发挥才能,在二胡作曲中体现了“中和之美”思想的精髓所在,同时它在旋律中、结构中、意境中都完美的诠释出了“中和之美”思想,即“中和之美”思想在二胡演奏艺术中得到了完美诠释。(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相关论文

艺术思想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